学思践悟339———立圣贤之志
(2019年1月14日)
夫学,莫先于立志。立什么志呢?要立,就要立圣贤之志。
阳明先生说:“人苟诚有求为圣人之志,则必思圣人之所以为圣人者安在。”人要是真心想要成为圣人的志向,则必然会思考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的原因?只有找出了原因,才能找到学习的方向和方法。当方向和方法找到以后,简单听话照做就是了。
方向是什么呢?阳明先生直接告诉我们:难道不是因为内心纯为良知而没有一丝私欲吗?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只是因为内心纯为良知而无一丝的私欲。
第一步,要去私欲。人生在世,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说没有一丝的私欲是不可能的。当今社会,你越赞扬什么,就越缺少什么。对于“无私无欲、无欲则刚、无私无畏”这几个词,我想没一个人不伸大拇指的。为什么伸大拇指呢?是因为自己难以做到,对于做到人的羡慕嫉妒恨。无私无欲。一个人心里坚持无私无欲,一片冰心为社会、为人民,丝毫没有自己,我相信只有圣人才能做到吧。无欲则刚。别说一点私欲没有,就是在某一方面没有私欲,一心为公、真心为民,就显得很高风亮节,就真的是个刚人,能做到这一点也难能可贵的。无私无畏。没有私心杂念,就感觉有力量。就什么也不怕。有一句话叫:“心底无私天地宽。”心里无私,走到那里都感觉到一片光明,感觉到有底气,什么也不怕,腰杆子也硬。去私欲,是立志成圣成贤的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第二步,要存天理。所谓“天理”,人与人不一样,理解也是不一样的。因为初学阳明心学,对于阳明先生的“天理”,没有深入的去钻研、探讨,我自己的理解就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道理吧,包括道理、规律、秩序、准则、规定性等吧。我们要做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事情,绝不违背规律行事,才是存天理吧。比如叨菜吧,通常的不成文规定就是,主角没有动菜,一般人是不能主动去叨的。如果去叨了,也无可厚非,但不符合餐桌文化,总会让人感觉不舒服的。事虽小,不值一提,但也反映了所谓“天理”吧。
第三步,要致良知。去私欲以后,再存天理,就基本上是一个很有修为的人了。如果再做到致良知,就真的成圣成贤了。当心里确定了“致良知”的志念后,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以此为标准,时时约束自己的信念和行为,以此为规定立身行事。就象火车的轨道一样,让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沿着良知的“轨道”前行,不会走偏;即使稍微走偏,也会让“轨道”规定自己,以利前行。
去私欲,存天理,致良知,争做为人民服务的中国人。
兖州,陈涛,2020.1.14.2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