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人一生里确有许多时刻,会屈服于某种神秘莫测的力量,不但违反本来的心意,又不自知其所以然。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
这两天在读斯蒂芬·茨威格的小说,
这个故事不复杂,
四十二岁的女主人公习惯了温存体贴的优渥生活,丈夫的突然离去,生活感情顿时陷入无边的平淡和寂寞中,去赌馆看别人激荡起伏的情感来刺激自己麻木的中枢神经。有一次在赌桌上对一双充满热情的手看迷了,看痴了,整个赌场被凝固,只剩下这双手了,接着被他俊美、不羁,狂野的容貌深深震撼,这就是一个表情生动,内心狂热、兽性毕现的年轻人。
然后便心荡意迷了,全神贯注的感受着男人的焦灼紧张,终于这个男人赌的一文不剩崩溃了,蓦地冲了出去,她也完全不自知的跟了出去,跟着这个希望破灭了的年轻人,因为她知道这个男人是要冲向死亡。犹豫不决后,下定决心开始拯救他,资助他生活和欠债,让他发誓远离赌博,因为这个男人才24岁。
随后在一天的相处中,爱上了这个男人,在男人即将离开的时候,准备抛弃一切名誉和亲人追逐他所乘的列车而去,可惜错过了发车点,空留满腔怨愤。
第二天去曾经的赌馆寻找他的回忆,却惊诧的发现男人依然沉迷于赌博,忘记了曾经的誓言,甚至在她责备他的时候,对她恶言相向。
从相识到梦醒,刚好24小时,然而这一天却成为了女主人公一生的梦魇,道德的枷锁和心灵的愧疚将女主的余生都封印在这一天中。
一个人对于自己生命中唯一的一点,,对于其中唯一的一天,竟全神贯注的凝望了整整一生,这实在不堪忍受。
直到一位贵妇人跟一位陌生男子私奔事件爆发,作者在一片谩骂声中,为这位贵妇人发声,表达了对她的理解和同情,促使女主人公将心事吐露于作者,才将自己从枷锁中解放出来。
(插一句,作者描写赌桌上二人的心理活动非常细腻,入木三分,令人惊叹。)
打动我的并不是故事本身,而是作者对贵妇人所谓“伤风败俗”时辩护的一句话,是这样的:可是我,作为一个平民,看不出为什么非要自动担任审判官的职务,我宁愿当一个辩护人,我个人最感兴趣的是了解别人,不是审判别人。
“出轨”这类话题本身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者,在伤害别人和伤害自己的博弈中,谁能说一定就正确呢?我无法评判女主人公和贵妇人的行为对不对,因为我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偶尔也会有些莫名其妙的悸动,多少可以理解这种感觉来了恨不能抛弃一切的狂热的心情。
且每个人有选择怎么度过自己一生的权利,我们可以认同也可以不认同,甚至可以从中学习经验教训,但有什么资格站在德道的制高点上评判别人呢?
是不是有很多人都操碎了别人的心肝,对别人的道德品行,八卦闲话总是分外热衷,难道因为被迫过着平平淡淡,循规蹈矩、符合世俗的生活就被赋予了随意定性他人人格的权利?退一万步讲,没有做出出格的事,也许是没那个机会呢?仿佛谴责别人的不对能让自己生出无端的优越感。也许真的可以产生一种虚幻的优越感吧。如果把这些时间用在自己每天的计划上,还可以使自己有做错事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