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接到群主通知,要在群里分享自己100天的复盘结果,觉得有点突然就往后退了一天,好让我准备一下。
其实前两天已经写过一篇百天复盘,也可以说是一篇问答报告,很快的如实回答了所有问题,上交群主,与其说是复盘不如说是完成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在开始学最近学习英语之前,我想想说说我在这二十天(80~100)做了那些和日拱一卒看似无关但又紧密相关的事:
一共两件
第一件:我用100块钱花了10天时间带领40人完成了100次早起;
第二件:到15号晚上12为止,我花了12天,带领10人完成了1000km跑步记录,这个数据还在一每天30km的增速往上增长;
我从这两件事情当中没有学到新的知识,是的,没有听错,在翻译一下就是,学到的知识都是以前知道的;
但我现在最想说的是这两件事是怎么开始
一句话:在日拱一卒开始之后开始的
可以这么说,没有开始日拱一卒,相继的其他事情也不会开始,即使开始也不会长期,即使长期也不会持续!
在日拱一卒的这一百天里,我记录了从自己第一天开始到现在每天的学习记录,这个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我做事的方法,我现在每天帮助小伙伴统计跑步数据,然后十天一复盘,通过自己从数据中看到的问题,谈论自己的想法,这种感觉真的很棒,这种输出方式非常真实;
这是日拱一卒对我跑步的影响
通过我对跑步计划的制定与执行,让我也看到了自己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在制定目标时,我喜欢把它称为是一个游戏,并制定这个游戏的规则;
在我从游戏参与者转变为游戏的制定者时,我发现自己注意力从原来被动的单一视角去解决问题的思考转变为能够看到多个问题并且主动需求解决的多维度思考;
这个收获是我在角色转变过程中收获最大的,这个转变也就是常说的“教是最好学”;
笑来老师曾经说过一个概念:解释与翻译的不同;
通过这段时间自己跑步的实践,让我切身的理解了从解释到翻译的唯一途径就是践行;
这个践行可以是很小的事,或者很小的目标,然后不断从这些小事小目标中提取自己已知的知识,不断深入打磨;
其中的路径是这样设计的:开始,长期,持续
那早起这件事来举例,我在上面说的我设计的第一个游戏叫做“早起抢红包”,目的就是让想早起的人完成一次小目标的实现;
我每天早上会在六点半前完成身体锻炼,然后我会在群里(我们当地的keeper群)发一个10元红包,持续发了10天;就这样,十天过后我这个游戏记录了在这十天内40个人的100次的早起,也就是让40个人开始了早起,群里有120多人,占总人数的33%;
其中早起率大于50%的有6个,占总人数的5%;
其中早起率在100%的有2个,占总人数的1.6%;
在我不断的去解构这些数据时,又发现“开始,长期,持续”这个路径每天都在发生,在每件事情上循环;
它就像山间的泉水,取之不尽,你能获得泉水完全取决于你自身的需求与能力;
通过这个游戏我又理解了笑来老师讲过的分子分母的概念,我发现始终有那么两个在分子的位置;
从33%的开始,到5%的长期,再到1.6%的持续
在我看到这个我一手创造的数据摆在我的面前时,我决定自己要和自己玩个游戏,看自己是不是自己眼中的“分子”;
回过头看我在“日拱一卒中”的表现,我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付出远远无法实现自己目标;
虽然我也在执行着“开始,长期,持续”的正确路径,但是我在“英语”这个泉眼面前只有勺子大的容器,每天上山舀一勺,重复了100天,注意力集中在路上的风景,集中在勺子的材质,集中在泉水的甘甜可口,而忘记了山下等着喝水的战友,还始终给一种辛苦的感觉;
我们需要的是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看似辛苦的能力;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需要打磨的是自己单位内使用英语解决自己问题的能力,是能把山上泉水送到更多人嘴里的能力;
无论是早起跑步,还是学习英语,都是我将持续做的事情,在这些事情上,我不光要成为参与者,更需要作为一个制定者参与其中,享受生活带来的回馈。
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笑来老师最近文章说的:正确的概念和这些概念之间的关联来翻译,把“日拱一卒”这件事类比成正确的概念,
我记不太清之前是怎么从新生大学那过度到日拱一卒微信群的,(这就是没有好好复盘的结果,让自己之前的时间都被遗忘了),但是当时听群主的话,写了一篇简书:日拱一卒D1;在上次复盘时翻看之前的记录,才发现自己原来在开始时是有记录的,以至于连自己都忘记了。
今天写的这篇文章也是在为明天的分享会打草稿,不过还是有点乱,明天还需要再整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