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晨光斜切进教室,在崭新的课桌上投下菱形的光斑。我坐在其中,四周是陌生的面孔,空气里浮动着小心翼翼的呼吸声。升入初中的第三天,我仍像一枚被误投的信件,尚未找到属于自己的格口。
然后她走了进来——我们的语文老师。脚步很轻,却让整个教室霎时安静。她站定,目光如暖阳般拂过每一张脸,那目光里有种东西,让我攥紧的拳头不知不觉松开了。
下午的数学课则是另一番光景。男老师挟着一股风迈进教室,粉笔头如雪片般在黑板上飞舞。他说话如斩钉截铁,逻辑严密得让人想起钢铁的骨架。当有同学解不出题时,他并不急躁,只是用粉笔重重点一下黑板:“看,光从这里进来。”那一刻,他严肃的眼里当真有一丝光闪过。
两天下来,我像是被两种不同的光照耀着。一种是晨煦,温润地唤醒万物;一种是正午的阳光,强烈而直接地催生生长。我忽然觉得,中学时代大约就是这样——你被不同的光照亮,然后看清自己前行的路。
夜色初合时,我翻出小学毕业照。那些熟悉的面孔如今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我们曾在一束相同的光下成长。而现在,新老师带来的光迥异于以往,却让我莫名安心。原来成长并非丢弃过往,而是学会在不同的光中辨认方向。
晨读时,阳光再次穿过窗棂。我在摊开的笔记本上写下:“亲爱的老师,你们或许不知道,仅仅两天的光,已经让一个迷茫的孩子找到了方向。你们是不同的渡者,却同样将我们从此岸渡向彼岸。”
末了,我加上一句:“但愿有一天,我也能成为别人的光。”
光与光从不相互遮蔽,只相互照亮。而我有幸,正站在光的交汇处,开始我的青春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