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净名斋主 图片来源|网络
人生当如上弦月,
五祖法演留四戒。
若问何为天之道,
不求圆满独求阙。
半月壶是模仿月亮的形状创制的紫砂器型,壶身犹如半个月亮,壶底平整;圆壶钮,嵌盖严丝密缝,使整个壶浑然一体;壶嘴短粗匀称,暗接一弯嘴与壶身无缝对接;倒把随身势,与壶嘴的流势相应和。整体上看“半月壶”给人一种和谐柔美,端庄稳重的感觉,是一款从古到今长盛不衰的经典紫砂器型。
古诗有云:
明月千里寄相思,
半月万里思更浓。
月亮自古都是用来表达思念之情最好的主题,特别是在八月十五中秋节,团圆的一家人在院子里边吃月饼边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但是毕竟月亮只有每个月的十五晚上才会圆满,那其它时间又是如何变化的呢?下面我们来看看古人是如何定义不同时间和形状的月亮的。
首先,农历每月的初一是看不到月亮的,那天叫做“朔”。过后一二天,可以看到月亮表面的一小部分,由于形似蛾眉,被称为“蛾眉月”。再到了初八前后,这时月亮一半是明的,一半是暗的,左暗右明,凸向西方,看来弦在上边,故称之为“上弦月”。再经过七八天,也就是到是农历十五左右,人们就可以见到一轮满月,这就是月圆之夜,古人谓之“望”。
月满则亏,十五以后,月亮逐渐亏蚀,到二十三左右仅可见半轮明月,凸向东方,此时叫做“下弦月”。之后残月又逐渐变窄,最后全部消失的那一天谓之“晦”。就这样亿万年以来,每个月都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不禁让人感叹“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时明月照古人”。
从月亮的变化规律可以看出,每个月月满的时间只有一天,其他二十八九天都是不圆满的,月亮如此,人生亦是如此。人生最忌满,最好就是像上弦月一样,永远趋向圆满,但是永远不圆满。反过来说就是凡事都要留有一定的余地。
宋代著名高僧圆悟克勤的老师五祖法演曾送给他四句戒语,后世称之为“法演四戒”:
势不可以使尽,
使尽则祸必至。
譬如打拳,要懂得蓄势而发,发招之后不可把力用尽、把势使完,否则没有反击的余地。因此,每次出招时要留两三分力,既可随时收招,又可出新招,这样才能百战不殆。
福不可以受尽,
受尽则缘必孤。
我们做生意、当官,乃至君临天下,各种福气、好处不能自己享尽,要懂得“财散人聚”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否则必定被人孤立无缘,到头来害了自己。
话不可以说尽,
说尽则人必易。
孔夫子说过:事君数,斯辱矣。 朋友数,斯疏矣!不管是对上司还是朋友,哪怕关系再好,有时说话还是要有所保留,不然不是自取其辱,就是日渐疏远。
“规矩不可行尽,
行尽则事必繁。”
任何规矩都是为了更好地做人做事,规矩只是手段,不是目的。《金刚经》云:“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就是要教导我们不要执着于规矩,要懂得变通,连佛教的戒律都有持、犯、开、遮,出家人该开杀戒的时候绝不犹豫,何况我们普通人呢。
以上这“法演四戒”虽然是五祖法演对圆悟克勤禅师说的,但是,六祖说过: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我认为不管出家人还是在家人都可以从中获得很大的启发。
另外,老子在《道德经》里也说: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一碗水如果装得太满,就很容易就洒掉;木头如果被削得尖尖的,用了几次就会钝掉;金玉满堂你能守多久呢?富贵了还骄横跋扈,简直是自取灭亡啊!功成名就了,一定要懂得月满则亏的道理,急流勇退才是天之道,否则灾祸必至!
这一点上面,我们紫砂行业的祖师爷范蠡可谓是最典型的成功案例,他帮助越王勾践成功复国以后,放弃高官厚禄,驾一叶扁舟与西施悄然隐居五湖,被后世传为美谈。可谓完美诠释了“功成身退的天之道”!与范蠡相比,同为复国功臣的文仲就因为贪图功名利禄,不听范蠡规劝,最后落得个“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场。
范蠡之后,历史上能懂得这个道理并亲身践行的人并不多,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算是比较成功的一个,特别是他打败太平天国以后,可谓功勋卓著,身边很多幕僚甚至怂恿他自立为王。
曾国藩自己的头脑是始终是清醒的,他一方面让栽培李鸿章,让他的淮军逐步代替自己的湘军,一方面在家读书、写字、养鸡、种田,还写了很多封家书,其实都是给慈禧看的。他也曾说:
物生而有嗜欲,好盈而忘阙。凡外至之荣,耳目百体之耆,皆使留其阙陷。
为了时刻提醒自己防盈戒满,他甚至把自己的书房命名为“求阙(缺)斋”,如果他不深谙此道,轻则晚节不保,重则诛家灭族啊。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人生就像半月壶,求圆满是心态,不圆满是常态。 如果要送半月壶给朋友的话,不妨一次送两把吧!寓意圆满,好事成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