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自己这一两个月的面试经历,告诉大家一个事实。那就是,35岁之后,找工作有多难,跨行更难。总结下来,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 用人单位担心你会有心理落差,缺乏稳定性
1.应聘YL英语早教中心课程顾问一职。上午被安排在总部进行面试,过程非常形式化,中间没有被提到过多的现实问题,就是轻松走过场。当天下午,直接被安排去了分校区,校长是个女的,论长相,岁数估计也不大,感觉比我小很多,但是明显看得出一种老成感,很难说到底是装出来的,还是被社会真的磨砺出来的。整个过程,她话不多,唯一担心的是,“这个岗位都是以90后为主,而且我们是新校区,需要大量临街发传单的工作,之前我们这边有一些岁数大的员工碍于面子不愿意发单子和摆摊,不知道你对于这个事情怎么看待?”她的意思是,我这个年纪不愿意做些底层或者基础的活,根本放不下架子。对方全程一脸的嫌弃,似乎也在告诉我,不管我怎么回答,她心中已经有了答案。就这样,面试完,对方公司就杳无音讯了。
2.应聘BF网络公司营销经理岗位。面试官直接了当,说他们宁愿用90后,或者没有经验的应届生,因为一来用人成本低,二来他们更有冲劲。“你之前的行业经验已经很丰富了,从头开始,未免心理上存在巨大落差,这帮90后年轻人反正无所谓,做不出业绩大不了拿个底薪,再说本身他们那个年纪就冲劲十足,容易做出成绩来。”面试官虽然委婉地拒绝了我,但还推心置腹地说,“我看了你的应聘信息表,其实我也是跟你同一年的,说实话,我们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人,这个年纪出来找工作,要么对方给的钱多,要么职位给的不错。”最后,对方给了我求职的一些方向,非常中肯。最后,我们礼节性地互相告别,这次面试没有一丝遗憾,因为脑海里仿佛多了一些思路。
二 用人单位不知道你的职业规划是什么,担心你仍频繁跳槽
1.DWS教育培训中心应聘课程顾问一职。
人事主管对于我第一份工作之后的多次职业履历提出了疑问,对方觉得在一家公司一年左右的经历,代表了跳槽过于频繁。面试官提出,"今后职业的规划是什么?"我的回答是,"我既然想换行业,我显然是做了准备,不管是岗位能力和心态上。"我自己觉得回答得还是恰如其分,但是对方的担忧丝毫没有消除。“你如何看待教育培训这个行业?如果发展不顺利,你还会继续换行业吗?”随着探讨的深入,我的回答也越来越宏观,不再面面俱到,当然显得愈发底气不足。所幸,我进入了第二天的二面,但是对方四位考官明显对我的职业规划产生了疑虑。就该岗位涉及到的一些特殊日常作息时间,比如做六休一,无固定休息日,随时调休等问题,他们对我自身和家庭因素多次进行考量。而我也从中感受到了这个年纪的尴尬,“你到底是否决定了在这个行业发展下去?”、”能否稳定的在一家公司做下去?”当真正面对这些种种问题时,我终于退却了,与其说是对方把我问倒了,倒不如说是,这个年纪与生俱来的无奈,夹杂着职业前景本身带来的焦虑,使我最终放弃了。
2.应聘AOS物流大客户代表一职。面对人事主管,其实问题还不大,基本我都可以应付过去,无外乎就是“对于跨行,本人做了心理准备”、“虽然行业不同,但是销售岗位具备通性,比如认真、耐心等”、“薪资方面可以接受明显的落差”等等。但是面对业务主管的拷问,"你接下去的职业规划是什么?"、“面对一个新的行业,你如何快速入门并多久可以掌握业务知识?“、”如果考核期内达不到要求,你怎么办?”,我一一作出答复。但是对方依依不饶地抓住频繁跳槽这个问题,提出一系列几乎没有答案的问题,显然他想要的结局,可能是我的退却或者哑口无言。最后面试结束,人事倒是询问了我,下周星期几方便约见再来面一轮,她的意思是贵公司招人比较谨慎,主管面完还需要经理的面试。我觉得当场主管面完以后结果已经很明显了,没必要互相浪费时间,我礼貌地说下周再联系吧。
三 用人公司直接要求招聘有经验或者专业对口的人
HDRC专修学院应聘新媒体运营一职,其实之前投过该类型的岗位,没有收到过任何初面机会。所以接到该公司面试邀约电话还是有点诧异,但还是小激动了一番,心想还是有公司愿意给无经验的人一个机会的。然而到了公司,与人事一番讨论以后,结果还是令人心凉。对方告知新媒体岗位需要中文系或者相关经验的人,建议应聘公司的另外岗位。其实,我打心里觉得人事可能也是以新媒体运营岗位来吸引面试者,同时招聘另外岗位。当然对于我这个跨行的中年人来说,选择余地本来就不大,所以我听她详细介绍了那个岗位的职责,听起来还不错,但显然跟我以前从事的工作性质更相近。她让我回去考虑一下,如果对该岗位有兴趣,下周二之前就打她电话,说帮我约第二轮面试。
其实,这次裸辞后,我面试了十几家公司,每去一家公司,就在一张纸上把它们的名字都写下来,没有成功的,当然就把它们名字都划掉。35岁之后找工作真的很难,更难的是跨行。我希望这次失业并待业的日子只是一次悠长假期,而我更希望它快点结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