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川龙之介,以其三十五年短暂的生命,为日本和世界留下若干不朽的华章。”
为什么人们总是自我了结生命?大概比旁人更早的看透了生命的终途,于是比旁人早先一步抵达。
译者高慧勤的序就写的很是吸引我,既介绍了作者的生平,又结合作者本身经历概述了作者许多作品内容——而这也正是我在读书前希望先了解的。我总是先对故事题材或作者有一定的兴趣才会去读。若是给我一本书名晦涩一眼望去内容不知所言的,我是万不会翻开的。总之序也很是吸引我就是了,对于作者的生平不多阐述了,对于第一次看的我来说回味许久,当然也少不了译者出色的讲故事能力。
再说句题外话,在我阅读不多的作品中,总是少不了死亡的影子,本书作者芥川龙之介“在大有作为的年纪”服安眠药自杀,在其短短三十多年生命中,经历了恩师夏目漱石逝世、姐夫卧轨,说到卧轨,安娜卡列尼娜也曾怀着痛苦挣扎的心扑倒在火车站的轨道下。再往前看,上海小姐王琦瑶用戛然而止的生命演绎了一部长恨歌。似乎死亡变成一种升华,在这些作品中我突然懂了日本樱花的精神,樱花花期极短一夜凋零,对他们来说最美的不是盛开的时刻,而是辉煌过后的凋零,是牺牲精神。自带一种伤感的浪漫,唯美又残忍。浅浅感受了一下不再多说了。
回来罗生门,故事很短是我没有想到的,本就不厚的一本书竟是作品合集了。毕竟译者序中每一个故事都延伸出了很多,我以为这必定是一个很长很深刻的故事。并没有,浅显易懂的一个故事,甚至故事一句话就可以说完,但读完过后让人回味许久。你不是什么都看不懂,是能从故事中看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是能懂的,但这种懂只在心里深处感知到了,仿佛气球鼓足了内容,但嘴巴封住了,什么都说不出来,强行张嘴的的话说不出内容只会泄气罢了。
《山药粥》
“五品瞧着狐狸吃山药粥,回想起此前的自己,心中充满依依之情。那是受许多武士愚弄的他,是挨京都娃儿辱骂‘你个酒糟鼻子!算什么东西’的他,是穿着褪了色的短褂和裙裤、像丧家之犬、仿佛在朱雀大路上、可怜而孤独的他。但同时又是将饱餐一顿山药粥的夙愿,独自珍藏在心底的幸福的他。”
即便周边环境再糟,处境越苦,只要心中还有一点希望的小火苗,不管这火苗有多小有多么让旁人不可理喻,只要自己心中还为他留有一处小小的角落,人就总是能顽强地坚持下去。不幸是外界给予的,但幸福源于自己的内心,当他吃到那碗山药粥时,他的心替他熄灭了火苗,于是他心里唯一一块柔软的角落就消失了。这多少有一点由不得他做选择。看完故事的时候心里内心既庆幸也害怕。
之后的故事算是一口气读完吧,故事总是戛然而止,作者只浅浅的讲述一个故事,话至于此,不再多言。其中妙意让你自己去体会,而我恰不愿多想,故事读完就完,无感便无感。有的看完竟是一脸疑惑不知所言。看完仍有回味的不多,大概有《报恩记》中的报恩,是看完会感慨一声好人有好报,“保罗”弥三郎也算有善终,对应开头的祈福,大家都得到了祝福。以及阿富的贞操,虽然作者没有明说,只点一句“不知为什么”“她也想不明白”,但就是这种想不明白的暧昧情绪才让人不断回味,既然已经成了过往,就留一份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在心里等释然吧。
至此,本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