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寒流潮汹涌,东西南北雨雪风。
暴虐酷冷岂长久,明日温情又从容”——缪晓岚
酷寒来袭,身冷心更冷。“你没有读书兴趣就不要谈方法,浪费时间无异于饮鸩止渴,还不如多出去走走看看山川湖海。”这是来自一位读书量1000+的资深书虫的“劝告”。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我确实非常容易因外界评价而失落沮丧。那一晚我彻夜难眠,心灵感到脆弱而受伤,甚至感到被批评、被否定、被嘲笑,进而认为自己几年来的读书史毫无意义,所有努力付水东流:在外人看来我仍然不是一个爱书之人,会读之人。我的玻璃心受到严重打击,自尊和价值体系面临崩塌的危险,要知道我是多么在乎读书和学习啊。甚至我要判定自己是个注定失败的人,无能的人,当然也不想求助,因为求助意味着无能。接下来的时间里我被打蔫、全面“行为瘫痪”,没有任何动力做任何事情:“反正努力了也没用”。
就这样过了几天才恢复过来,我在反思为什么还能恢复?我身体里毕竟流淌着存在主义(存在先于本质)的血液,又受到成长型思维模式(Growth mindset)和后现代叙事理论的影响,我相信自己可以被重新塑造和定义。经历这次低谷我又慢慢恢复信心,重新找到渴望和意义感。然而我为何仍然时不时会被负面评价打倒呢?今天读《成功,动机与目标》第三章,我的思路进一步明晰。原来对目标的理解分为表现型和进步型。
- 表现型:关注绩效目标,我的成功反应出自己的已有能力。
- 进步型:关注精熟目标,我的失败会教会我更加进步。
虽然在自我定义方面我是成长型思维,但在生活中我却是表现型目标模式,例如:考试考的好,我便是聪明的学生;别人不喜欢我,我便是没有魅力的人。外界的反馈评价建构着我是一个怎样的人。那么追求表现型目标的我在遇到困难时(包括否定的声音)就会非常沮丧难过。----这是在非正常情境下多么正常的反应哪,因为此时自尊价值感这些重要的东西都受到威胁了呀,我恐慌呀。
这样就可以解释,虽然我对自己的人生持乐观态度,也有成长型心态,但因为无意识中追求表现型的目标造成一直进步不大,那么该怎么办呢?----拥抱进步型目标。告诉自己在遇到困难时,不再定性、下判断,要“外化”:把人和表现分开。在进步的路上,困难坎坷是难免的,它们是考验,也是经验。这不是判定我整个人,我的人正在被自己的行为和努力建构中,还没到终点,还没有笑到最后,现在不是认输的时候,既然是在路上,这糟糕的感觉会促使我更加想努力,于是我离开沙发,弹掉薯片渣,继续翻开书汲取智慧,找寻人生答案。
我是会遇到腥风血雨,但又有什么关系呢?要知道我是在进步的路上呀!就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我不会认输,我不会放弃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