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大的教育,要让宽大的心胸变为现实,必须有宽大的制度作为载体。
当年的北大有极其宽容的听课、选课制度,没有正式注册的学生可以任意选修旁听教授的课程,正式生可以上课,也可以在图书馆自学,结果有时出现某教授的课堂里,旁听生占了大多数。教授也并不介意,视为正常自然之事。
甚至有北大教授提出,教室设计不能只有前门,还得有后门。这样上课、作讲座和报告时,方便不爱听选择放弃的学生出入,以免从前门出去造成不良影响。
宽大制度的目的,就是为学生留出宽大的发展平台和空间,让学生有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使每个学生天性有更广大的驰骋空间。
宽大的教育,还需要有眼界的宽大。
无论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内容还是教育的技术方法,都以宏阔的世界为背景来设计和考虑,对世界各国的教育传统和当代前沿走向,有大致的了解和把握。
有如此眼界的教育者,不会轻易把自己的教育当作世界上唯一的教育或最好的教育,不会产生“傲慢的无知”和“无知的傲慢”,更不会“无知者无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