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大姑
这两张图片是大年初一中午在我小爹家拍的,图中场景是吃饭快结束时,我大姑快速站起来拿包要走,理由是回家做饭晚上要在她家请吃饭。
奶奶去世后,我大姑是我们全家族最受尊重的人,我发现不管在哪里获得尊重不是来自于年龄,也并非职位辈分,而是付出。从小到大,对老人,对弟弟妹妹对亲戚,好榜样和勤劳热心待人的大姑被尊重当之无愧。
中午这场拉锯战持续了一小时之久,多半是我爸我姑那一辈的人在撕扯,一人说要走,一堆人说不让走,挽留的理由好多种,比如中午剩好多菜,比如大姑家里一个人没必要做饭在哪儿吃都一样,比如承诺初四全部人都一起去她家,最后是年近七十的大姑胜了,她一直在重复这句话
“一年到头我就想让姊妹们回来到我门上喝口水!”
“哪怕做的不好吃,让没得啥用的姐姐做顿饭给姊妹们吃我心里也好受些”
……
春节在家,每天都是吃吃吃,我目睹了我大姑准备一顿饭用了四小时+,全程站着,切菜煲汤蒸煮炒,冰到刺骨的洗菜水。可是依然以到自己家吃顿团聚的饭为开心和真心的快乐。
这或许就是她对于年,对于心情亲情的诠释。
2.我表姐
我表姐是我大姑的女儿,年近五十,中午吃饭时长辈们喝酒的一桌,不喝酒的一桌,我看表姐去了喝酒的表姐夫那一桌。
饭毕我和她聊天
“姐姐现在忙什么呢”
“我忙什么,我把你姐夫照顾好了,一切都有了”
……
3.娴
娴是我大姑的外孙女,我表姐的女儿,这是我在她微信上存下来的一张照片,美吧?本人也很美,美到我怀疑她小时候是不是被抱错了嘿嘿
娴的爸爸是我们当地几个有名楼盘的建筑商,我听说她大学毕业后自己在武汉工作
“娴,在武汉做什么工作呢”
“我在一家电商公司做销售,去年业绩做了第一名还奖励旅游去了越南”
“哇,真棒!”
“还行吧”
“你在武汉怎么住呢”
“我之前和朋友一起合租,现在自己单独住,房租两千多”
“那你下班都做什么呢”
“下班吃了饭就差不多睡觉了,有时候练练琴,弹吉他”
“多长时间回家一次呢”
“我爸妈有时候会去武汉看我”
4.陌生的小孩
春节陆续感冒发烧,初二那天去医院打针,对一个小孩印象极为深刻,因为大部分的小孩要么打针时哇哇大哭,要么忍着不哭安静的看着手机或者电视。我是被这个孩子说话的声音吸引过来的
“妈妈我想要回家,妈妈你带我回家啊”
“妈妈我不想戴这个(雾化),妈妈我不要带这个,妈妈我想要回家”
“妈妈你带我回家好不好,妈妈你带我回家好不好,妈妈妈妈”
“妈妈你和我说话呀妈妈,妈妈我不想要做这个,我真的不想要做这个,妈妈你带我回家,你带我回家好不好”
“妈妈,我想要回家,我不想在医院妈妈,妈妈你带我回家好不好带我回家好不好”
……
记得哪里听到一句话,小孩子是天生的非暴力沟通者,在他身上我看到了。每一句话都有称呼,每一句话都清晰的表达自己需求而非无理取闹的哭闹。
4.我哥
初五,我准备回家了,准备去给发小还车,看看电量还可以开31公里,我哥非要和我一起去
“我怕你开到路上没电了咋弄”
……
5.发小
这次回老家太忙了,忙着生病,忙着亲戚家吃吃吃,完全没时间同学聚会,有一天带娃去博物馆,芳一定要赶去找我,她说“我想着好不容易回来一趟,能多见一次就多见一次”,于是在无约中约了一个下午。
还完车给发小小凡,她带着我去火车站处理车票,再去洗澡,再去我家吃便饭,再一起去买火车上的泡面,沿着小河边走走路,回忆共同的同学和这些年大家的变化,我丝毫没觉得家里乱七八糟羞愧,还是想说就说想怼就怼,一切都那么自然。送我们去火车站路上,她说,我咋一点也没觉得你好久没回来了呢?我觉得我们从来没有分开过。她说的是真的,因为这姑娘的确是那个我在任何时候想打电话随时都可以打电话给那个人,且总能在电话那头站在她老板十堰巨头的角度给予我批评和鼓励。
踏上归途,她给我发了一条信息“有一种爱,是你需要时我一直都在”
6.女儿豆豆
没买到回程的票,留下女儿和外婆晚一天回深,和她通电话
“妈妈,我需要提前去火车站挂失火车票吗”
“是的,你需要让舅舅帮忙准备多一份火车票钱”
“舅舅要上班,那我自己去处理吧,可以微信支付吗?”
“可以,但你没有手机”
“那我跟舅舅借钱,你再在微信上把钱转给舅舅”
“好的,你能照顾好婆婆吗”
“可以,没问题!”
在这个胖出新高度的姑娘身上,我总能看到分裂,一个被他人讨厌和自卑的她,一个渴望被理解被看见的她,一个不拘小节的豪放却又识大体的她。多么有幸,能做你的妈妈,你训练我如何做你的欣赏与支持者,在一堆抓狂的习惯中,识别你那特有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