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不试试,你怎么知道会有什么呢。
这两天读IBM公司小沃森的自传,嗯,一个所谓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孩子的成长日记。
二战前,每个人都认为他是绝对的不学好少年,家里有钱,上着贵族学校,泡着妞,成绩各种不及格,不对,要什么成绩啊,为了可以开飞机,可以从不去上课。逍遥自在,不用考虑将来,也不用考虑金钱。
二战时,因为喜欢飞机,费劲吧啦加入空军,锻炼出了军人的气质,也展现出了管理者应有的品质,原因很简单的,耳濡目染,老鼠的孩子会打洞嘛,商业家族的孩子,一般都会有一颗不错的商业头脑,加之他一直见识到的世界,战争也让他的格局变的更大,看的更远。战争中理解的人性,也能让他更好的做一个管理者,其他的磨练又能让他成为很善于观察及总结的人。正如他妻子在他回IBM之前所说:“在你真正用心的事情上,还没看到过你的失败。”
所以,他在真的回到IBM之前,尝试了各种生活也好、职业也罢,不断的尝试,才让他回到IBM,并确定自己有能力做好。
尝试去玩儿,玩出花样,比如开民用小飞机。
尝试着入伍,学会如何做助理,学会如何带团队,学会如何站在他人角度想问题。
尝试着不去IBM工作,尝试各种形式的工作,然后感觉自己适合管理公司,也喜欢。
在尝试的路上,也有各种挫折。比如,喝酒、泡妞、逃课,让他挂科成习惯,后来空军学校的论文,三篇不及格便离开,让他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拒绝一切社交,才得以得到自己想要飞的梦想。所以,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也是投入大量精力也甘心的人。
正因为种种的尝试,一次次的失败、成功,才让一个无事不愁,所有人都认为没有作为的富二代可以接管IBM帝国,并使之成长。
所以,年轻人有空说自己迷茫,不如该干啥干啥去。你是真的无聊?还是没找到自己喜欢的?还是,你真的只是因为懒。别只看到别人的成功,看不见背后非人类的努力。
套用杨绛先生的话“读书太少而想的太多”。
别怕失败,失败就失败了呗,又不丢人,损失又不大。因为你年纪轻轻,本来就白纸一张,再损失能损失哪里去。
别怕尝试,不试试,你怎么知道结果是什么。想干啥,就干啥。真上手了,就知道自己缺啥了,也知道喜不喜欢,能不能干了。
有学弟学妹问我,不知道自己要干啥。说实话,我也不知道你能干啥。
与其希望得到别人的规划,不如自己去试试。现在变化这么快,谁知道明天会是啥,问年长的人的规划,就像问炒菜放多少盐,适量这样的回答你能做出美味?
每个人的成长路线都不一样,可能有一段路适合你走走,但不是全程都适合你。
如题所说,我鼓励你去试试,不论你想做的是啥。(嗯,别明知有法偏违法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