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尼采哭泣》是欧文·亚隆流传最广的经典之作,初级心理咨询师推荐必读书目。而我们有时候看多了文学作品,试试心理学和哲学,会有思维激荡之觉,感受在疯子和天才之间的摇摆。
存在主义大师尼采、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和医学大师布雷尔,在现实生活中他们从未碰过面。但作者却透过史料,结合三人的思想、思维观念和人格特质,将三人写进一个心理推理故事中,在他们之间展开了救与被救的故事。读完会发现原来不止医学可救人,心理学、哲学同样可以救人。
故事开始于身陷对病人情欲幻想而无法自拔的名医布雷尔,突然被陌生女子莎乐美邀约咖啡馆。在短暂的交谈中,布雷尔又陷入了莎乐美的着迷中,不可思议的答应治疗一位患病模糊的哲学大师尼采。
原来尼采深受头痛的折磨,伴随着间歇性失明,对外宣称有自杀倾向,一直饱受病痛折磨,咨询了十几位名医,却无人可治疗。
他被诱导至布雷尔医疗室接受治疗,布雷尔通过阅读尼采个人作品来了解尼采的个人思想。他发现尼采所患的只是偏头痛,并无自杀倾向,但他却从病痛中受获,于是选择了病痛,听起来是有些难以理解,但可以想像一下很多小朋友都曾以生病为借口来获得他们想要的,久而久之他们就会选择生病!
“一个人借由选择一种产生压力的生活方式,而无心选择了病痛。”
那么尼采从他的病痛中获得了什么?答案是通过选择压力、选择孤独去获得并承受住真理。
当布雷尔医生提出让尼采住进医疗中心接受治疗时,尼采拒绝了。尼采认为人都是利己的,不存在真心帮助别人。从根本来说尼采拒绝接受别人的帮助,因为背叛让他拒绝与人深入交往。布雷尔医生的与病人建立深刻联系的治疗方法失败了,尼采即将离开。
那么布雷尔又有什么病呢?原来布雷尔自从治疗一位叫贝莎的病人开始,病人对他产生了依赖,布雷尔由此陷入了对贝莎的性欲。但布雷尔有个令人羡慕的家庭,妻子十分美丽,孩子们也很乖巧,甚至由于妻子的财产而生活殷实,而布雷尔本人则早已在医学界取得巨大成就而如雷贯耳。在很多人看来这该是完美的一生。
可布雷尔知道他的生活充满了绝望,他每晚做梦,各种奇怪的梦;对妻子没有了情欲,并且十分逃避,但却对有歇斯底里症的贝莎充满性欲;对年华老去的恐惧。正陷入不知为何生存,不知如何生存的困惑中。
于是布雷尔做出了一个巨大的决定:自己成为尼采的身体医生,而尼采将成为自己心智上、精神上的医生。尼采成功的被这种新型治疗方法吸引了,一场巨人间的对话即将开始。
二者其实在开始都以医生自居,企图诱导对方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殊不知二者都十分熟悉对方的诱饵、陷阱,并都发誓不会上当。
进入疗养中心后,由于尼采沉浸于对布雷尔的治疗中,偏头痛再也没有出现,而布雷尔在对尼采述说自己内心绝望的同时,有种将一切释放却无从解决的虚妄,他开始真正意识到自己才是真正的病人!
在这个过程中尼采依旧拒绝说出自己治疗绝望的方法,他说:“人永远无法得到他人帮助,人必须要找出帮助自己的力量。”他建议布雷尔直面那些绝望,他认为布雷尔对贝莎的幻想与贝莎无关,布雷尔自己赋予了贝莎独特的力量。正如我爱你但与你无关,我只是将我脑海里爱的人的样子赋予到你身上。
但布雷尔认为这些话永远不是能够解决他问题的具体方法,治疗陷入了僵局。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即将出场,布雷尔与弗洛伊德是好友,当尼采建议布雷尔放弃婚姻,放弃一切,去追求自由的时候,布雷尔选择让弗洛伊德对自己进行催眠,决定先在梦中实现这一想法。
梦里的布雷尔勇敢的抛弃了一切,去追求他心心念念的贝莎,却发现他于贝莎不过是众多医生中的一个,他爱的也并不是贝莎本人,只是一个幻影;发现他的敌人从来都不是自己的妻子,妻子是跋涉、穿过生命的伴侣,他的老去更不是因为妻子;发现他要的自由其实是虚妄。生命太轻,终究是远离大地的漂浮,无处扎根更让人虚无,生命必须贴近大地,贴近真实。
布雷尔回来了,他痊愈了,回到了幸福的家庭。他告诉了尼采自身的经历,这一次尼采终于肯说出自己的内心,终于意识到其实他生理上的病痛是由于他心理上的困惑。
命运之爱——选择你的命运,热爱你的命运。尼采选择了真理,他的宿命是在孤寂遥远的彼端追寻真理,他是太阳,是2000年后的哲学大师,他怀孕了,脑子里怀了书。布雷尔选择了医学、家庭,选择了贴近真切实在。他们都得到了治疗。
我想这本书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是思想的启发,感受大师的思想。书摘见下。
大师之间的对话,部分书摘如下:
任何不能让我死的,都会让我更强壮。
时间不能中断,意志不能逆转。
过的安逸就是危险。
对欲望要比欲望的对象要爱的多。
婚姻不该是牢笼,而是孕育某些更高层次东西的园地。
如果我们不能拥抱自身的孤独,那么我们只是利用他人作为对抗孤立的一面挡箭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