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基层力量,担当青春使命

      “三下乡”实践之旅本次暑假,我有幸作为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高安市石脑镇红色思想宣讲团的一员,踏上了高安市石脑镇的土地,开启了这段意义非凡的“三下乡”暑期实践之旅。通过这次实践,我不仅深入了解了基层的真实面貌,更在与当地百姓、师生的互动中,对青年担当与时代使命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在此略述心中所想。

      7月1日,当双脚真正踏上石脑镇的土地时,我的内心充满了期待与忐忑。期待的是能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收获不一样的体验,忐忑的是作为宣讲团的一员,我们能否真正走进当地群众的心里,把理论宣讲落到实处。初来乍到,我心里便涌起一连串的疑问:石脑镇在乡村发展中有着怎样的特色与困境?当地的百姓对生活有着怎样的期盼?我们这支年轻的宣讲团,又能为这里带来些什么,如何用青春力量为基层发展添砖加瓦?

      短短八天的实践,每一天都被充实的活动填满。我们迎着晨光出发,伴着暮色总结,从社区到学校,从村庄到陵园,脚步遍布石脑镇的各个角落。这期间,我们开展调研、举办宣讲、进行支教、缅怀先烈,还筹备了结业汇演,每一项活动都让我对石脑镇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真切感受到了基层工作的温度与力量。只有真正沉下身子走进基层,才能体会到政策落地的实效,才能理解百姓口中的“获得感”,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准方向,让青春力量在基层土壤中生根发芽。

      首站来到石脑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我们便马不停蹄地开展实地调研。通过与社区工作人员的深入交流,我们详细了解了当地的人口结构、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等情况。那些贴在墙上的便民服务清单、滚动更新的政策宣传栏,还有工作人员熟练报出的居民需求,都让我看到了基层治理的精细化——原来,“为人民服务”从来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体现在每一件关乎百姓生活的小事里。

        次日,我们参与了石脑街社区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还以“青春挺膺:绿色农村与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开展宣讲。当看到当地党员们专注的眼神,听到他们不时发出的认同回应,我忽然明白,理论宣讲并非单向输出,而是要像钥匙一样,打开百姓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的共鸣点。那一刻,我更加坚定了“用群众听得懂的话讲好大道理”的信念。

        第三天走进石脑中学时,近300名高中生的青春朝气扑面而来。我们围绕《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开展主题宣讲活动,从“小故事”读懂“大道理”“以“小切口”解码“大格局”“小作为”诠释“大担当”三个维度,和同学们分享青年担当的意义。记得有位同学对身边同学说:“原来大学生不只是在校园里读书,还会来到我们身边讲这些,感觉建设国家离我们一点也不远。”这句话让我触动很深——青年的理想信念,正是在这样的交流中慢慢扎根。

      当天下午的“与AI共舞”支教科普活动同样精彩。我们带着同学们体验AI绘画、了解智能学习工具,学习爱国主题的AI手势舞,看着他们眼睛里闪烁的好奇光芒,我忽然意识到,乡村的孩子对前沿科技的渴望从不比城市孩子少,而我们能做的,就是为他们打开一扇窗,让他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有位女学生悄悄告诉我,她以后想当程序员,用技术帮助家乡发展,这或许就是支教最大的意义:种下一颗种子,静待它长成参天大树。

      7月4日,我们走进梅江村,坐在村民家中唠家常。当地便民政策的落实情况,贫困家庭补助领取标准,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等等,这些琐碎的日常,拼凑出乡村振兴最生动的图景。下午在石脑街社区新文明实践站的舞蹈支教,更让我感受到基层文化生活的活力。阿姨们学得认真,虽然动作不熟练,却满脸笑容,那一刻,我懂得了“精神富足”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底色。

      7月5日的老虎山抗日英烈陵园之行,是整个实践中最沉重也最振奋的一站。站在纪念碑前,听着讲解员讲述当年先烈们浴血奋战的故事,看着石碑上那些年轻的名字,我们全体成员自发鞠躬,并对673位英雄们默哀致敬。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墓碑上,仿佛先烈们的目光在注视着我们。那一刻,“传承红色基因”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流淌在血液里的责任——我们今天的青春实践,正是对先烈们最好的告慰。

      7月6日学院领导的慰问,像是给我们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在石脑镇政府会议室,我们汇报着几天来的成果,领导们认真倾听,还不时询问活动细节,最后说的那句“你们把青春的热情带到了基层,更把青年的思考留在了这里”,让我们备受鼓舞。原来,我们的每一分努力,都被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7月7日的结业汇演彩排,大家更是卯足了劲。每一个人都认认真真的练习舞蹈,没有人喊累,只是一味地反复练习,比平日要专注百倍,不断修改朗诵词,调试音响设备。没有人抱怨,因为我们都想把最好的一面留在石脑镇。7月8日的正式演出,每一个人都拿出了最好的状态,我忽然明白,离别的不舍,恰恰证明了这段时光的珍贵。

        八天的实践转瞬即逝,但石脑镇的每一张笑脸、每一次互动、每一份感动,都已刻进我的青春记忆里。我们带来了理论宣讲的新视角、科技科普的新体验,更带走了基层智慧的“无字之书”——它教会我们,乡村振兴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修一条路、种一亩田、教一堂课的具体行动;青年担当也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脚踏实地。

        离开石脑镇时,车窗外的景象慢慢后退,但我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就像石脑中学的那位女生说的,我们会带着在这里收获的感动与思考,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前行。期待更多青年能走进基层,让“三下乡”变成“常下乡”,用青春的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年轻的肩膀扛起时代重任,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里,书写属于我们这代人的答卷。

(图为赴高安市石脑镇红色思想宣讲团合影

                                                              陈祺恺                                                          2025年7月18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