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之父,张小龙曾说:
“很多人设置朋友圈三天可见,他会觉得压力小了一点,但可能很多朋友跟他反目了。为什么要设置三天可见功能,因为“设置”里的开关,用的人一般很少,但“三天可见”是微信里用得最多的开关,有1亿人设置了。”
朋友圈里,有时候活得挺有压力的,主要圈子越来越广,发朋友圈的频率越来越低。
我以前每小时刷一次朋友圈,如今每天早上晚上看一次,就能把所有动态看完,朋友圈越来越冷清了。
我之前没想过三天可见的朋友圈,与发朋友圈频率的关系,是什么原因让那么多人屏蔽了自己的过往。
有一次,一个朋友说,他已经关闭朋友圈很久很久了,有时候想看看别人朋友圈时候,直接点击进去,殊不知别人把他屏蔽了。
"他把我屏蔽了。"
我很惊讶,问道“别人是屏蔽了你吗?还是不小心的”
他说:“对方设置了三天可见”
我说:“他不是屏蔽你啦,只是对所有人都是三天可见。”
“一样的,那就是屏蔽了我”
我这时候才意识到,原来设置三天可见的朋友圈,屏蔽的是关心你的人。
不喜欢看你朋友圈的人,直接把你屏蔽了,然后我们就把关心自己的朋友屏蔽了。(当然,其中不乏一些不怀好意窃取信息的人)
自从知道父母会翻看朋友圈了解我的动态,我就取消了“三天可见”。
人真的是一种复杂的物种,有时候开心的事情忍不住分享,奇怪的事情忍不住吐槽,特别是90后,说话也越来越直接。
分享完,槽后,又怕别人看到觉得特别幼稚。
我有时候也会这样,默默地把这些动态设置为私密可见,毕竟它们真实存在过,记录了我很多轨迹。
想起蔡依林一句歌词:“我用别人的爱定义存在,怕生命空白。。。"
你“三天可见”的朋友圈,不了解你的人,根本无暇顾及,也不会有任何想法去看你的动态。然而,正是这是“三天可见”,屏蔽了在乎你的人,也包括你在乎的人。
然而,拥有”三天可见,心凉一半”的心情,正是那些有那么一点在乎自己的人。
生活越来越忙碌,朋友联系得越来越少,能够聚上一会,撸串,喝点小酒,涮个火锅就很满足了,如果偶尔想起,我也会去看看你朋友圈,看看你过得是否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