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朝廷里发生了巨变,襄王爷带兵叛乱,皇上被杀,天下易主,但是太子却怎么都找不到。
在气走了爹爹找来的第三个先生后,阿婙过了几天“舒坦”日子。
世道这么乱,爹爹每天都早出晚归,阿婙觉得爹爹已经没时间管自己了。
可今天,爹爹派丫鬟来叫她去前厅,说是有新的先生需要她去接见。
正在院子里玩弄花草的阿婙不以为然,这都多少次了,每次那些个老头都受不了自己的无理取闹最终落荒而逃,我这当丞相的爹爹怎么还不死心?
可见到新先生的一刹那阿婙就怔住了,随即摇了摇头,唉,这么年轻的小伙子,怎么就走上了这条路呢?
先生名唤子都,白衣翩翩,手执折扇,透着一股风雅之气。阿婙觉得,这位先生跟之前的都不一样。但是,只要是先生,阿婙都不喜欢。
/2/
子都让阿婙看《诗经》,阿婙把书丢在一边跑到院子里去打鸟玩;子都让阿婙读《中庸》,阿婙吚吚哑哑读了两句就趴在桌上开始睡觉;子都让阿婙罚抄《论语》,阿婙欢快地答应着,然后“不小心”打翻了丫鬟磨好的墨水,尖叫着要回房换衣裳。
等换好衣裳再回来,太阳都下山了。
阿婙开始嚷着饿,要去前厅吃饭。
吃饱喝足准备出去溜达一圈的阿婙,却在回廊拐角遇到了等待自己的子都。
阿婙吓了一跳,“你怎么还没走?”
“你爹爹给我安排了厢房,之后我就住这里了。”
“……”
“吃饱了?那就继续今天的任务吧。”
“……”
/3/
阿婙揉着自己酸痛的胳膊,瞥了一眼斜对面正襟危坐的子都,又翻了翻桌上厚厚的一沓纸,这是自己这一个月被罚抄的内容。
之前阿婙被先生罚,从来都不会放在心上,每次都是装模作样地写两个字,等先生一走,就纸笔一丢,各种事情交给丫鬟来做,自己跑出去疯玩。
可子都总是盯着阿婙写,不写完不许吃饭。书房里开始常备着几套衣服,阿婙就算打翻墨水也找不到借口离开……
阿婙去找爹爹诉苦,爹爹也不站在阿婙这边,毕竟人家先生也饿着呢。
无奈,阿婙只能把弹弓和沙包放到一边,安安静静呆在书房抄书学习。
/4/
除了每天阿婙固定的学习时间之外,阿婙都找不到子都。他总是好像人间蒸发一样,跟爹爹一起不知所踪。
不过,有时候阿婙完成了学习任务,子都也会带着她出门。子都告诉阿婙,自己曾经见到过一个小姑娘,七八岁的模样,拿着弹弓,满院子地跑,绊倒在石头上了也不哭,站起身拍拍屁股,又继续跑。
相处久了,阿婙发现子都不仅知识渊博,写得一手好字,还使得一手好弹弓,打鸟易如反掌,次次中。不仅如此,子都还对京城了如指掌,甚至对国情和兵法样样精通。
半年过去,阿婙学完了四书五经,还看完了《史记》、《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
/5/
但是阿婙有一周没有见到爹爹和子都了。
似乎一夕之间,朝廷又发生了巨变,失踪的太子突然带兵出现,跟丞相里应外合,把篡位的襄王爷赶下了台,将政权夺回。
阿婙再见到爹爹的时候,他着一身戎装,说要带着阿婙进宫面圣。
马车颠颠簸簸兜兜转转,终于在一片红墙金瓦中停下。
阿婙跟在爹爹身后,走在金碧辉煌的大殿里。这是她第一次走进金銮殿,跪在地上的她紧张得都不敢抬头。
公公捏着嗓子拖长声音念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丞相辅佐圣上平叛有功,赐黄金千两绸缎数匹丫鬟百人珍宝无数。”
顿了一下,公公继续道:“丞相之女阿婙,婉娩天资,才明夙赋,柔嘉居质,婉嫕有仪。钦定为中宫皇后,择吉日与帝完婚,入住未央宫,执掌凤印,母仪天下。”
阿婙脑子嗡地一下炸开,谢恩都忘了,她惊慌失措地抬头,对上一双熟悉的眼睛。
“阿婙,到朕身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