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爷爷是个很勤劳朴实的人,但实际上,他就是这么一个人。
说起爷爷,印入脑海的第一个画面,就是他的络腮胡子。爷爷的络腮胡子不是每天都有的,只会出现在繁忙的耕种和收获的季节。曾经当过兵的爷爷,现在仍保持着军人的风范,走起路来铿锵有力,做事情绝不拖拉。早上起来还规范地把被子叠起来,无论春夏秋冬。而且爷爷还有一个特别的习惯,那就是每天晚上睡觉之前看一会儿书,失眠的时候也是要看书的。在他的桌子旁边,有一盏跨世纪的台灯,开关已经坏了,但并不影响使用。台灯里装的是白炽灯,昏黄的灯光下,戴着老花镜的爷爷捧着一本书翻阅着——这是爷爷休息前常有的情景。有时候,我们在一旁看着电视,剧情的讨论完全不会打断爷爷的专注。我们也不会探着脑袋看看爷爷读的什么书,因为大家都知道他在看什么。
爷爷喜欢看新闻联播。新闻联播的准时收看,比一日三餐来的还要准时。早间新闻、午间新闻、晚间新闻还有一些其他电视台的新闻播放,只要能赶得上时间的,没有一个错过!这时候,奶奶总会在一旁唠叨同样的话:“新闻天天看,顿顿看,都看不烦啊?”所以在我们家,吃早饭的时候早间新闻、中午饭午间新闻、吃晚饭的时候还是新闻,一天至少三顿精神食粮。起初,我和弟弟还会反抗,但到后来我们都统统的缴械投降。毕竟,新闻播放的时间也没有其他的节目可看的。和爷爷一起看新闻的时候,我若是前言不搭后语地说上几句。这个时候爷爷便“兴奋起来”,开始讲述他的“长篇大论”,其中也不乏他自己的见解。说完之后,脸上流露出很和蔼的笑容。
爷爷没有上过中学,只是小学四年级毕业。爷爷说:“那个年代不是不想上学,也不是不能上学。大家都没有饭吃,经常饿肚子,连老师都饿跑了,哪儿还上得起学啊。”说到这里爷爷自嘲的笑了,这些笑容里包含了多少磨难与错过?的确,那个年代的百姓都很穷。
每当我向别人说起喜欢看书的爷爷,甚至在除夕的深夜还在“写作业”的爷爷,别人都会问我,你爷爷是做什么的?我都会说:“我爷爷和你们村里的小老头儿一样。”其实爷爷是不一样的,至少在我眼里是不一样的:爷爷有思想,有智慧,做事情还有自己的见解。这样的爷爷又怎么会一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