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冬扬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这首诗一写出来,你的第一反应肯定就是杨炯的《从军行》。恭喜你!答对了。
的确,杨炯作为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的身份是广为人知的。
杨炯是个神童,11岁就做到了校书郎,相当于在现在的国家图书馆的工作,可以说,前途无量。
后来的日子却并不好过,三十多岁时因为跟着堂弟杨神参加了讨伐武则天的徐敬业的军队受到牵连,被贬。
被贬后的杨炯竭尽全力为武则天歌功颂德,却再也难以被委以重任。
对他这个才高气傲的人来说,这种境遇有太多的违心,太多的辛酸与无奈,这样的人生是郁郁的。
杨炯自己可能也没有想到,在他死后,善良的衢州人民给了他很高的荣誉,封他做了城隍爷,九泉之下如果有知,他应该是高兴的。
相传,唐武周如意元年,杨炯来到了衢州盈川做县令。
他在任期间,工作兢兢业业,关心百姓生活,百姓过上了好日子。
没想到,天有不测风云,有一年整整一年不下雨,池塘干涸,土地开裂,庄稼全都快死了,衢江的水却送不上来,百姓叫苦不迭。
杨炯急了,下令开仓施粥,救济灾民。可是,政府也不富裕呀,眼看大家都活不下去了。
杨炯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怎么办?他只有祈求上天。
他沐浴更衣,手捧清香,三跪一拜来到盈川潭旁,朝着苍天祈祷:“上苍开眼,看在我杨炯一生勤勉,为国为民的份上,救救我衢州的老百姓吧!”说完,纵深跳入盈川潭中。
四周的百姓见了,连忙下去营救。奇怪的是,水已经很少的盈川潭竟然找不到杨炯的尸首。
当夜,狂风大作,大雨倾盆,河水猛涨。田里的庄稼得救了,杨炯的尸首竟也浮出了水面,面目栩栩如生。
老百姓感激万分,为了纪念这位舍身为民的盈川令,为他塑了头戴紫金冠,身穿莽龙袍的神像,封他为城隍爷,造了“杨公祠”,也就是城隍庙,一年四季祭祀。
就这样,热爱百姓,为民造福的大诗人杨炯就成了我们衢州的城隍爷,成了我们衢州的保护神。
这个神一般的存在,在杨炯的人生规划里应该是没有的吧?
在后面的故事里,我们的这位爱民如子的县太爷还协助唐朝大将尉迟恭在衢州打怪,继续保百姓平安,当然这是后话,我们以后再表。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的志向是上沙场驰骋杀敌,建功立业。但是在衢州生活的日子里,杨炯一定明白了,有时候为民造福也是一种成功。
诗人臧克家说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为衢州人民利益而死的杨炯,衢州人民永远记住他,历史也永远记住了他,他有了另外一个名字,叫杨盈川。
在衢州的大地上,杨炯是充满诗意的唐朝诗人,更是衢州人民的保护神——城隍爷。
2019年2月17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