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于疫情的影响,口罩出现了短缺。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可谓是“一罩难求”。
每到这个时候,就会有一些有一些“市场万能论”者出来作妖,例如下图的这个回答:
这些人的逻辑很简单,也非常符合经济学原理。他们用的思想就是“供需平衡”。现在市场上面口罩出现了短缺,因此价格上涨是必然的。同时,价格上涨会让人有利可图,于是就会有有更多人去生产口罩,解决口罩短缺的问题。当口罩生产过多了,数量的上升会导致价格的下降。最后,口罩的价格就会稳定在一个合理的水平。
这就是很多经济学家乐意鼓吹的市场万能论。自从亚当斯密发现了“看不见的手”,这样阴阳怪气的声音就没有停过。在今天,这样的论调除了个别利益集团愿意使用,也有很多智商和智慧都远低于平均水平的人愿意相信,但是根本已经不值一提了。
但是,既然这样的论调还存在,而且这次的“口罩”事件给了我们非常好的机会去分析与反驳,倒也值得下笔来做一个分析。
首先,市场最大的缺点在于市场的滞后性。就拿口罩来说,口罩的生产周期大概在半个月,因为其中有一个解析消毒的标准流程,需要7天到半个月。只有在半个月之后才能投入使用。如果现在投入资本去购买生产线,雇佣工人,时间就要更久了。因此,如果单靠市场的作用,靠涨价的话,等市场发挥作用起码要等一个多月。同时,在疫情过去时候,口罩的销量必然会下来。这个时候,又会有一大批生产线荒废,一大批工人下岗,甚至还有很多投资收不回成本,造成巨大的浪费。
其次,靠涨价盈利从而扩大市场规模的逻辑根本站不住脚。中国有14亿人,劳动人口有8亿。2019年中国一共生产了50亿只口罩,如果这一年的口罩全部拿来使用,也只够8亿人用一周的。假设每天只有2亿人需要使用口罩,也不过是一个月的量。注意,这是去年一整年生产的口罩。如果只考虑医用口罩或者N95就更少了。事实上,普通医用口罩一天只能产220万只,N95一天只有60万只。这些口罩全部分配给湖北的医务人员,可能都不够。换句话说,在这种情况下,只要生产出口罩,就一定能够卖掉,只要卖出口罩能够赚钱,赚的钱就是往年的几倍甚至十几倍。
最后,一旦涨价引发的社会问题就会更加严重。现在虽然人们省着用口罩,但是出门还是会用,而且乐于捐献给一线的医生,其根本在于口罩的价格涨幅不大。如果真像这位所说的,口罩涨到了一万,那口罩就从消费品变成了奢侈品和投资品了。这个时候,口罩就不再是拿来用的了,而是拿来倒买倒卖的。试想,如果一戴口罩就要损失一万,谁会愿意戴口罩呢?捐献给医务人员也不可能了,在利益面前,口罩不优先供给给一线医务人员,而是用来倒买倒卖的可能性更高。劣质口罩,二手口罩将层出不穷,屡禁不止,严重损害人民的身体,甚至戴了口罩比不戴更加严重。最后赚钱的,不会是老老实实开厂投资口罩的企业,而是囤货的投机者和黑心的资本家。这些乱象会刺激这个社会的神经,最后严重破坏社会的秩序。
一句话,口罩短缺不但不会增加口罩的供给,反而会造成口罩的短缺。
那么,为什么一向被某些人吹捧的“看不见的手”失效了呢?因为,现在的疫情并不是一个健康的经济环境,恰恰相反,它是一场战争。面对战争,绝对不能用市场的手段去调节,而应该用计划经济的方式去管理。
面对价格上涨的乱象,中央下令不允许“发国难财”;面对市场的滞后性,中央表示大胆生产,多余的口罩中央会进行回收;面对口罩的分配问题,中央表示,优先供给给湖北地区;至于二手口罩或者劣质口罩,那自然是重点打击对象;必要的时候出动解放军进行协助……这样的处理方式才是正确的处理方式,既尽量保证了一线的供应,又保证了社会的稳定。
我们也看到,全国人民一条心的感人画面。人们即使自己的口罩不够用了,还愿意将自己所剩不多的口罩捐给一线工作人员;海外华人华侨们,在海外帮忙收购口罩,捐回国内;很多口罩生产的企业,即使亏损(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和春节的三倍工资)也要投入生产;很多工人们拒绝加班工资,废寝忘食地生产口罩……这些感人的场面,在另一个面位的口罩涨到一万的国度可不容易看到。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市场发挥主要作用的今天,计划经济是作为战时经济的有益补充。在一个健康的经济中,我们需要市场来分配物资,调配资源,调节经济。但是,一旦经济出现了问题,国家出现了紧急状态,我们就需要计划经济来辅助。这里甚至不应该存在谁应该更多,谁应该更少的问题。市场与计划只是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手段,关键在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