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培训不管过了多久都能印象深刻,这还不是最厉害的,厉害的是应用起来效果奇佳,感谢Jeff老师的倾情分享~
2018年8月4日去上海参加了2天的TTT培训,自己的触动很大,现在回想起来收获还是非常丰厚,其实有一些技能点已经在之后的很多次分享和培训中运用到了,这可能是这2年来参加类似培训最有收获的一次经历了,Jeff老师是真的很厉害,必须大大的点赞。总结之所以来的那么晚是因为我喜欢在实践之后再来总结收获,刚开始学完,脑袋还是很热的,留在脑海中的是知识,可是经过之后连续3个月的应用,这些知识就会逐渐变成技能留在我心里。也因此,我在公司最近一次的兼职讲师升级认证中通过了,这个淘汰率再一次高达95%的认证结果,充分说了对学到知识应用的好处。
因为我关注的是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培训师,所以我比较在意课程的设计套路,这里根据学到的内容以及自己的实践做个总结 。
收获一:讲师是分享而不是教授,聊天的方式分享更好的链接听众。
可能中文描述不太准确,在Jeff老师的课程中说的最多的是,我们应该放松自己。放松到什么程度呢?就好像是跟朋友聊天一样。
在整个2天的培训中,Jeff老师最后会让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来试讲开场90s的故事,听起来是一个很常见的动作,可是在那一刻,我居然感受到了紧张。听起来很简单的事情,可是我好像并不能放松下来。那一次培训,我发现了自己风格的问题。以前,我身边的朋友,听过我演讲的人,以及我本人都认为我是很接地气的演讲者,我便也以为自己就真的放松了,可是,并不是。(像下图一样聊天的方式分享并不容易)
之后,我一直在各种分享中不断的调整,但是并不容易,直到10月21日,我在我们自己小区SS俱乐部的300期会议上,我开始找到感觉了。不再任何的端着或者刻意的美化自己,讲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好的和坏的都分享出来。那才是聊天的感觉,想象一下,我们和朋友聊天只谈正面积极的吗?有时候我们也会曝出口头禅,聊天的情绪是起伏的。可是,当我们面对很多观众的时候,好像有几百只眼睛盯着我们,那时候我们似乎就不是我们自己了,我们开始“装”,开始“端着”不是“聊天”的状态,而这种状态,聪明的听众一听便知。链接是否建立就在一瞬间。再之后,ET俱乐部有一次和学校的联合活动中,我又运用了同样的方式,调整了自己的状态,也取得了不错的反馈,没错,这一次次的实践就是在说明,“聊天‘一样的心态和方式去分享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链接听众。感谢Jeff老师的分享。
收获二:内容的逻辑搭建:金字塔结构。
金字塔原理其实我并不陌生,毕竟我是公司的金字塔原理的导师,这方面的培训还是有经验的。可是,我在授课金字塔的时候,只是想到如何把金字塔用在工作比如汇报,写邮件,写总结甚至是我在做演讲的时候,也会用到金字塔原理,但是我并没有想到这也可以用于课程设计上。
Jeff老师的这个结构图非常的实用,我收益匪浅,一个已有知识的新应用,其收获并不比获得新知差。
没错,在课程或者分享设计上我们可以用金字塔原理来搭建我们的逻辑框架,比如一个20分钟的分享。首先我们应该确定一个主题(结论先行),其次是支撑主题的子主题(一般3点,并且紧密围绕大主题),接着每个子主题也可以找到一般3点故事或者素材来支撑。以此搭建一个类似金字塔的课程设计模型。
这里有些技巧的地方,比如如何确定一个更好的主题?
问自己:我们通过这个分享去激励或者影响或说服或娱乐(What)让听众(who)产生什么行为或者思想改变(do what?/what happens to them?)。基本上面问题回答完,我们的分享或者课程主题也就定了。
这里也需要注意我们在具体整个课程或者分享中要时刻来Check这个目标,我们所有的子主题或者观点是否紧紧围绕着这个目标。(这里也类似我们做备稿演讲了,每次都要明确一个主题,然后依次展开。)
收获三:5个方法来吸引听众。
Jeff老师的TTT培训中特别讲到5个方式来影响听众,并且他会在我们的培训课中亲身来示范如何做到,真是行云流水般的境界啊。
我知道很多人更关注具体方法,那么以下5个方法可以关注:
1:和观众聊天。(也就是我收获最大的第一点)
2:说真实的故事。(讲自己的故事印象深刻,不用害怕讲不好,第二个是观众都有好奇心)
3:展示不足。(自嘲或者幽默的方式展示自己的不足,其实也是让分享充满起伏)
4:提问和倾听。(简单而简短的问题更合适,让听众多说多分享比自己说合适,同时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问题都需要回答)
5:让听众参与。(这个在很多的TTT培训中也提到过,尤其是成年人喜欢参与,喜欢自己发现问题的本质,所以这是针对听众的心理学设计的)
有意思的是,我在这次培训后,9月16日的T中区冠军训练营中引用了第5点来做了尝试,不再是单独的知识的教授,而是启发式的提问和探讨,算是对这个知识点的引用。自己应用起来感觉到了和以前常规分享方式的不同。这种方式对分享者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提问的问题如何设置,比如如何Cover住听众的反馈(需要全部Cover吗?),再比如如何掌握节奏,更好的启发大家。这些都需要好好提前设计,目前我在这方面的经验还不够,但是已经感受到这是件有意思的事情,值得去好好摸索。
收获四:故事思维,SCARF结构教你如何讲好故事。
有过演讲或者分享经验的小伙伴都知道故事思维的重要性,这次TTT培训中,Jeff老师讲了一个构建好故事的方法,那就是SCARF结构。
S:Status. 定位,自己的定位,对听众的定位。
这个地方主要就是要找准讲故事的时候突出自己的不同,想想这个问题:为什么是你来讲这个故事,为什么是你来分享。
C:Certainly.确定的,给观众确定和明确的信息。
一系列的自己的故事可以增加这样的确定感,打中听众的多个连接点。
A:Autonomy. 自由选择各种故事。
R:Relatedness. 群体相关的,与听众的关联性。
F:Fairness. 公平性,尽量照顾到听众可能的情绪。
这几点中,最有感触的是第一点,为什么是我们来分享呢?换个别人可以吗?我们的故事可以帮助我们达成目标吗?几个问题问下来一个好的故事不远了。这次在公司内部从2级升3级讲师的时候,我特别用到这一点,10分钟的课程设计介绍中如何让自己的课程脱颖而出,我应用到这一点,特别讲到我设计的课程是怎么诞生的?它有什么特别的?它有什么样的适用范围?上过课程的学员有什么实际的收获?这些实际上就是为了说明我的课程的独特优势,突出我课程的独特性。
以上是自己在实践中结合学习到的知识点应用的收获总结,当然Jeff老师的2天课程非常的物超所值,而且干货多多。本身这2天的课程中,Jeff老师的教授方式就很值得人学习。比如每学习完一个知识点,就发动小组讨论最有收获的1点是什么?比如全部课程的教授都是围绕者我们如何做好关于Pathways的分享?比如开头就让大家写下2天学习的目标是什么?比如每天结束都要总结下今日收获?比如会让小组轮流上去发言后,大家一起点评....所有的一切,都是最好的示范,给Jeff老师点赞,棒棒的。同时也希望,如果大家能从这篇文章中有所收获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