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真的是干了一天的活。中午刚吃完饭,就拿着镰刀去除草。这是我今生第一次使用镰刀,锋利程度感觉我每挥动一次都会带走一条生命。自己戴着绝缘手套,拿着镰刀的样子,让我把自己和死神联系到了一起。
下午七点多才下班,电车骑到半路一点电都没有了,自己孤零零不知道找谁帮忙,手机有电却不知道打给谁,只好自己推着往家走。路上想起了下午在办公室里,听说新来的同事去了自动化班。一时特别的感慨。
工作六年,同一时期的那些伙伴们,其元、旭晗、兆阳都去到了自己想去的地方,并且在各自的专业得到了认可。就连田站长也是领导手中的宝,今天领导开会时还提到田站长,说他是班站长,工资却是最低的还不起房贷。我心里一酸,心想,我在北京买套房我也还不起房贷。
说自己不妒忌田站长是假话,说自己不妒忌博哥、其元、波仔也是假话,别人的生活这么好,谁不羡慕呢!
如果不是因为工资的问题,我一定会去自动化班。然而,中年人的危机,就是心里有一个无法完成的目标。
如果我中了五百万,我一定好好工作,干自己喜欢的专业,用心做事,认真做人。所以我也好羡慕那个去自动化班的新同事啊。
无路可选,真的是悲凉加凄惨。
每个人都说我太优秀,干这些专业屈才了。似乎是每个人都在让我选择,但其实每个人都没有给我选择的权利。
这个点,爸妈睡了,领导睡了,同事们都睡了,全世界也都睡了。我还醒着,我要用这好不容易偷来的时光,赶紧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吧,因为那才是最真实的我自己。
读了这么多书,为什么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读书有感
因为读书并不能改变命运,它只能改变你的信息量。读是一个输入性的操作,以前是个小学字典,读多了变成了新华字典。但只要你没有进一步的处理,它就永远是字典,毫无价值。真正的知识是有机的体系,而不是杂乱的堆积。想把信息转化为知识,就一定要把无机变成有机。而关键点就是减熵,所谓的熵就是混乱度。一个报废的停车场,哪怕你有再多的轮胎,再多的方向盘,再多的仪表大灯离合器,也毫无价值,因为熵没有变化,混乱度没有变化。真正有价值的是一辆能开动的车,各种零件的有机结合,恰到好处的相互协作,这是一个有生命的系统,零件不再杂乱无章、随机堆叠,而是相互配合、各司其职。从零件到汽车,是一个质的变化,这就是所谓的减熵。而减熵本身是极度耗能的。重量仅2%的大脑,却耗能20%,就是要用来减熵的。存储是不值钱的,你拿个硬盘也可以。但很多人却把存储放在第一位,他们不停搜集各种碎片,却从来没有搭起过框架。他们有各种轮胎各种仪表各种离合器各种变速箱,却从来没有尝试过组装。因为一旦组装,就会发现这个难度大了几个数量级。你会发现很多东西是矛盾的,有些轮胎装不上轮毂,有些发动机不匹配变速箱。很多东西看上去有用,你装起来之后,发现是可以扔掉的。在组装的过程当中,你会一遍一遍的失败,然后一遍一遍的重来,然后逐渐理解发动机总成、变速箱总成、前后车架之间的关系,才能最终拼成一台可以开动的车,这个就是体系的形成过程,也是知识当中最重要的地方。碎片化的知识,尽管会让人眼前一亮,若有所得,可是只要你一组装,就会发现很多都是垃圾。比如同一件事情,成功了,叫做力排众议,哲理小故事;失败了,叫一意孤行,也是哲理小故事。可你真正需要的,其实是独立判断出,什么时候应该力排众议,什么时候可以集思广益,并且敢为你的错误负责,承担所有的后果,这才是体系的作用。
读书并不能改变命运,同样的书,你读过别人也读过。想和别人不一样,就必须得自己摸索体系,唯有体系,才能真正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