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工作、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我们总是希望自己能专注的去做事,去高效的做事,但结果往往是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如此下去不仅不能专注做事,更让我们形成陷入混乱和无序的漩涡当中,形成一种拖延思维,工作了很多年能力依然捉襟见肘。我们再反观一些行业大咖、技术大牛,他们是如何能专注的去工作、学习和不断突破自我的,或许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下面我列举几个行业大牛,从他们的工作模式中提炼几个关键词,从宏观角度告诉我们:如何做到专注工作。
一是目标。袁岳江苏大丰人,零点集团董事长、央视头脑风暴原主持人、哈佛大学博士,袁岳博士从2006年3月开始在新浪博客中坚持写作,每天1文,一直到2015年年底,近10年时间。后来因其为适应自媒体发展趋势转向微博等新型平台,但仍一直坚持,分享其对自我和社会的认知,并追求自我的不断突破。
深入了解袁岳博士的人都知道,他并非作家,也非以文字为生,只是他有着这样一个清晰的目标:写作能让他保持对自我和社会不断深挖,写作必须与其工作性质高度的融合。正是这样的目标,袁岳先生在写作方面能专注的深耕,10年中每天都去做一件耗费脑细胞的事,如果没有专注恐怕是不能持续的输出有质量、有深度、有温度的文章。
二是兴趣。这里的兴趣应该从两个方面去阐述,第一,成就感和满足感。这两种感觉我们在工作中经常有所体会,例如老师带出来一批优秀的学生,设计师完成一项创意等等,都会有很强的满足感,这样的满足感也会促使我们更加专注的工作,取得更大的成就感。但满足感最大的问题是不能持久,一旦遇到外界干扰可能会马上消失。另外满足感和欲望一样,当它膨胀到一定程度,人们往往又会迷失方向,从而失去这种专注做事的动力。
所以要去寻找更高级的内在驱动,也就是下面要谈的真正的兴趣驱动。 那什么是真正的兴趣驱动?举个大家都极其熟悉的例子,马云。马云在很多公开场合都说过,他对钱不感兴趣,我想这应该是其内心真实想法。为啥呢?马云的财富在当下来看已经达到一个极致的状态,如果钱是兴趣驱动,那他此时应该是没有兴趣的了,但他依然坚持每天高强度的工作,专注于商业领域厮杀,这一定是有着某种内在兴趣的驱动才能做到的。而我认为可能就是他享受这种对未来的洞见和商业领域厮杀的快感,才能让他如此持久的专注的工作。
以上是从宏观的角度去摸索专注工作的方法,在思想层面建立目标、兴趣与专注工作的内在关联。后续将从微观角度、实操角度去演绎具体怎么做才能专注高效的工作。
在此给自己定个小目标,每天在简书上发布1篇600字以上的原创文章,坚持50天(2018.11.10~2018.12.31),如果没有完成,给每位监督的小伙伴每次发50元的红包,您只需要给我发“今天没看到你的文章”的信息就可以收到红包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添加我的微信奥:Z369770731(备注:督友)
接受不完美的自己,追求完美的人生。
海之蓝 2018.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