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能错了·森林智者的最后一堂人生课(六)

原定的冥想课是一个月,但是只过了4天他就逃出了道场。在此之前,他并不是一个轻言放弃的人,曾经在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的课程非常枯燥但是他也读完了三年。还有酷暑下完成的西班牙塞维利亚马拉松比赛,都是艰难的过程。也许冥想在很多人眼中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但只有真正尝试过了才会体验到个中的艰辛。即便被迫睡木板床,保持缄口不语,早早起床,饭菜难以下咽,食物不够……这些都不算什么。而内心对自己的各种质疑批评,还有不断分散的注意力,都让他无法忍受。无论多么努力让心思平静下来,内心依然有一连串人身攻击和自我怀疑。

好在还是有一些心灵深处的东西被唤醒了。通过冥想他似乎慢慢学习到了泰然处之的方法。让自己不受某一个念头支配,学习同自己友好相处。在悲伤,焦虑或者被孤独感淹没的时候,专注呼吸,让意识停留在体内,最重要的是对于所有大脑扔给自己的念头都来者不拒。接受这份上天给自己的礼物。过了一段时间他回到喧闹的小道场完成为期四周的课程。虽然在此之前他还是打过几次退堂鼓,好在老师给了他温暖的支持。每一次他想离开的时候,那杯温热的豆浆加上睡一觉再说的鼓励真的让他第二天又改变了主意。

回到瑞典后,他每天坚持早晚冥想,就像多了一把开启内心的钥匙。感觉变得更加敏锐,对于情绪也有了更好的掌控力。每次遇到重大的决定或者难关的时候,通过冥想,他能更好集中目标,做事更有效率。有时候我们会很容易相信自己的念头,虽然每个人的念头中都会有一些被我们忽视的超能力,但是盲目的确信自己一闪而过的念头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如果全盘接受每一个念头时人就像掉进泥潭。理性常常在这个时候不能发挥作用。特别是经历至暗时刻,情绪脆弱无助,做冥想可能是最快帮助我们走出来的捷径。

经常在冥想中看到自己的念头,虽然可能无法控制它们,可能会不自觉的去追溯我们的童年,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经历的事,所感所悟来自于生活状况,接触的信息以及我们的文化。在这个梳理过程中会对念头有更直觉的判断。因为在冥想中得到的益处,他开始阅读研究关于佛教方面的书籍。《见道》讲的是泰国东北部一个道场故事。这里聚集着森林派的僧侣。梳理的内容就像一颗种子埋在了他的内心。有一天他跟母亲说决定去那里当僧侣。

这个决定虽然非常突然。但是父母一如既往地支持着他。对于这个与众不同的孩子,传统职业已经无法提供给他更多价值,所以他们没有提出任何异议,全然接纳了他的选择。这样的信任对于孩子来说显然具有无与伦比的意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