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天气的原因,每天雷打不动的午后去爸妈家,不得不被搁置了。气温降了,爸爸怕我出门冷,在我出门前打来电话说;他和妈妈都好着呢,没什么事,天气太冷,让我就不要过去了。
本来冷天不爱出门的我,听到爸爸这么说,也就心安理得的窝在被窝里追剧了。一天没去看爸妈,一天窝在被窝里追剧后,感觉自己都快变成四只动物了,腰有点直不起来。于是午饭后冒着满地雨雪急急出门去了爸妈家。
我出门时,雪已经停了,但是下了一早晨的雪,路上到处是积雪,雪水,冰渣子,我小心翼翼的走在路上。平常二十分钟到的爸妈家,这天足足走了有半小时的光景。
这场大雪是将近三年来看到的最大的一场雪了,心里多少有点激动。出门时心理预,外面情景是白茫茫一片,很有感觉的样子。结果一下楼就发现自己纯属想多了,单元门前水汪汪的,就像夏日刚刚经历过一场暴风雨的样子,如果不是走几步踩到了冰渣子,差点摔倒,还真难以置信一早晨沸沸扬扬,怎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呢。早晨那人去体育场锻炼,一路走一路拍照发给我,明明是沸沸扬扬的大雪天,明明是大地一片茫茫,怎么这不到两小时就变成水汪汪的样子了呢?春雪如昙花,一现间所有的惊艳便烟消云散。我不喜欢太过短暂的东西,昙花一现般的事物常常让我的心绪转不过弯,让我的行动因跟不上事物的发展,而产生失落情绪。从这个角度而言,我是讨厌春雪的。记忆中雪花是北方冬天的标配,而这几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雪化成了冬天遥不可及的东西,没有雪花的冬天,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冬天。但是雪太多的春天却让心里很不是滋味。
看不到想要的满目白茫茫,一路也就没有停留的必要了,一口气到了爸妈家。爸爸看到我还是那句话:路上不好走,天也冷得很,你怎么就跑来了。爸爸的话让我被雪花影响的情绪瞬间变得高涨起来。
这不吃完饭急着出门拍雪景吗?谁知下楼才发现雪早都化了。
春天的雪水到的很,这场雪从夜间开始才落住了一会儿,如果是白天开始下雪都不可能落住的。
爸爸轻声细语地和我聊着这场雪时,妈妈从小卧室走了出来,笑着说:午饭时我和你爸打赌呢,我说你今天看到下雪了,可能不过来了,钻在被窝看电视去了。你爸说:今天肯定过来,昨天没来,今天指定要来看我们一趟的。
知子莫若父。爸爸一直是那个最懂我的。爸妈都爱我,但是被悲观主义情绪掌控的妈妈眼里我缺点多一点,宠溺我的爸爸永远都是最懂我的那个。自从爸妈来到城里,我不不看他们的日子屈指可数,连续两天不过去的日子肯定是不会有的。所以爸爸认为别说这场雪午后就停了,就算午后继续下雪我也一定会去看他们的。
到爸妈家坐着和爸妈说了一阵话后,爸爸催着我陪他去银行,临出门时,妈妈问我,你知道密码吗?我笑着说怎么能不知道,卡都是我办的呢?爸爸也打趣说:不告诉女儿密码不行呀,现在去银行,我就是睁眼瞎,密码也看不到摁。
又是一个令人伤感的对老年人不友好的话题,我现在根本就不能提到这样的话题。人都会老,人类何苦要自相残杀呢?
这几天爸妈开始念叨要回去了,尽管得到我们几个孩子们的一致反对,但爸妈去意还是很坚决的。知道留不住爸妈,我也就不做过多的停留,对于父母亲人,我的看法是和我们和外人的相处方式应该是一样的,给对方自由和空间才是最好的相处方式。身为人女,人母,人妻,人姐的我最不喜欢的方式就是打着爱的名义不给对方留空间。当然我自己本身也是一个喜欢在宽松环境里生活的人。
最近看《烟火人家》,孟家三个女儿对孩子的爱,我最喜欢的就是老三对孩子的爱。不放纵不控制。老大老二两位女儿,身为母亲后,老大对女儿过分控制的爱隔着屏幕令人窒息;老二对孩子的纵容似乎是编剧喜欢的方式,所以他对这种爱的方式进行了无限度地放大,突出这种散养教育出来的孩子更优秀。从情感上我想成为编剧推崇的妈妈,但是事实上我是无法完全赞同编剧的观点的。怎么样的教育方式最好,我想不能一概而论。我只能说教育方式不是一个一概而论的问题。有的孩子适合散养,有的家庭条件适合散养孩子,孩子想要什么就能满足什么;而有的孩子不适合散养,放开他等于放虎归山,结果不可估量,有的家庭也是没有散养的资本,只能家庭实际情况教育孩子。
今年过年我大弟带着小侄女,弟媳妇回来过年。他们对侄女的教育方式基本属于娇惯加散养。学习孩子不想学,不会强迫,东西孩子要什么买什么,在家里玩孩子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这样的教育方式导致的结果就是,小侄女快八岁了,在家都不自己吃饭,要让他爸亲自追着喂才肯吃,还有小侄女从小就没有在家穿鞋的习惯,天再冷都不例外。为此妈妈多次提醒弟媳妇,一个女孩子,脚上受凉,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弟媳妇对妈妈的说法不以为然。对于侄女在家要让爸爸喂饭这事,弟媳妇的看法是孩子喜欢和爸爸撒娇,就由着她去,反正就这一个孩子。对于弟媳妇的说法,我当然也是无法认同的,在我看来,孩子吃饭的时候动来动去,吃进去的东西怎么可能舒服呢,再说两吃饭都要人喂的孩子,还谈什么独立能力呢?至于小侄女的学习成绩,做父母的都不为孩子计深远,我们担心也没用啊。说到孩子想要什么买什么的散养方式,我只能说就算经济允许,确定这样长大的孩子真的就好嘛?
教育是一项大学问的的事,和爸爸聊天时,爸爸说和我说到这样一件事,他说他看到一则视频,有人说之前成分不好的人家,后代都很优秀,这是基因的问题。爸爸说作为一个曾经成分论的受害者,他承认基因,因为在古代有钱人家能娶到优秀的女孩的概率更大一点。但是要说全是基因的问题,似乎也不对,因为很多人家的孩子看起来很聪明,很机灵,但就是学习一般,做事的能力也一般,其人生也平平。要说还是输在了教育上。爸爸说:在他看来教育不只是从孩子的成绩来评判,重点还是要看孩子长大后的生存能力,生活方式,我对爸爸的话很是赞同。
每次和八十岁的父亲聊天后,我心里会产生很多不同的感悟。我将这称作与智者相处,境界自然也会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