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生中,很多是因为数学不好才放弃理科的。
很多理科生,其实也对数学讳莫如深。“学理科的,数学应该很好吧?”每当听到这句话,我只能报以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
1、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和数学,哦不对,是数学和我过不去了。仔细想想,应该是小学那会儿的奥林匹克竞赛辅导班。平时我的数学还行,老师就建议我去奥数辅导班提高一下。
辅导班的课程一般都在周六上午,但其实我都是过去和小伙伴拍画片什么的。“鸡兔同笼”问题强行把八竿子都打不着的鸡和兔子放在一起,一边抽水一边放水的“蓄水池”问题听着就觉得不可思议,X天后是星期几的问题就算照着日历数日子也要点时间……平易近人的数学一旦到了奥数,就变得不可描述了。我对数学的不安,大概源于当时的求解阴影面积问题。
数学要是“奥”起来可不是开玩笑的。
后来知道了各种各样的数学竞赛:希望杯邀请赛,当然它是没有邀请过我的;华罗庚金杯赛,我只知道华罗庚先生是做过杰出贡献的大数学家;走美杯,全称是“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
数学,走你~
2、高中有理科实验班。普通班也有个不普通的名字:“平行班”,除了一个理科实验班,其他14个全是“平行班”。每回开年级大会,校长都会列出来两个排名:理科实验班的排名和平行班的排名。
也许是出于对平行班的“保护”,但是不得不承认,平行班的尖子生和理科实验班的尖子生还是有差距的。
我就特别嫉妒一个人。不仅因为他有一个古代英雄人物的名字,而且他的数学已经好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卷子有多少分他就能考多少分,全国数学高中联赛拿了我们省的一等奖,最后高考也是全省前十。
好像我一直都是在假装学数学。
当我被各种曲线方程、不等式折磨得体无完肤的时候,当我熬夜很晚也解不出答案的时候,当我甚至对自己的智商感到怀疑的时候。
他却因为“只”考了149和老师争论为什么不给他150。
“孩子,扣你一分是怕你骄傲。”
3、大学里学得更多更深了,当然了,如果你学的是理工科。很幸运的,我又学了工科。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复变函数、概率论……花样数学变着法儿让你跪。如果只是平时的课程,我还是个成绩优异的好学生。但到了考试,我就蔫了。
那年我参加研究生考试。暂且不论是不是有史以来最难,我只知道很多人和我一样,考完上午的数学就不想去考下午的专业课了。
看一遍卷子就感到无法呼吸,这种打击是前所未有的。有种难过,叫都不会做。
成绩出来后,数学73,英语75。数学满分150,英语满分100。最后总分虽然过了线,单科数学没有过线。
很讽刺,学了这么久,考得这么低。“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这回我是真的慌了。
4、大二参加了学校里全国数学建模的培训,后来不出所料——被淘汰了。我以神秘的数学建模从此无缘,没想到竟有同学邀我参加全美数学建模竞赛!所谓“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他们当然不是看上我捉急的数学水平,只是美赛需要写英语论文而我的英语又恰好不错——当然了这种“不错”只是相对的。
于是我也有了寒假留校的宝贵经历,比赛耗时三天三夜,几乎全没合眼,查资料、敲字母,交完论文后直接躺尸在桌子上。我发誓,以后再也不熬夜了,真的。如果你厌恶一个人,就怂恿他去熬夜;如果觉得还不够,就让他通宵!
最后当然没有拿到最高的Outstanding奖,毕竟原本就不是冲着O奖去的。但有这次体验还是很有意义的。
5、莱布尼茨和牛顿发明了微积分,黎曼创造了定积分,洛必达法则是研究函数极限的利器,费马、拉格朗日、罗尔、柯西提出了各类中值定理,向量空间、立体几何﹍数学是美的,美到我实在难以掌握。
有些人会说:“这些除了考试根本就没用!”
也是,那些人最多只是买东西用一下加减乘除。也正是这部分人叫嚣着数学无用。
知识永远都是有用的,之所以会觉得没用,是因为你还没到使用它的层次。对知识的运用总是对应着你的现实需要,如果你的生活只有柴米油盐,那微积分对你当然没有半点作用。同样的知识,或许在你手上就是废柴,在懂得运用它的人手里就是利器。有这种天差地别的原因,格局不同而已。
我数学不好,但依然承认:数学是有用的。而且数学的用处,往往超乎想象:卫星导航、控制制导、金融工程,哪一个不是将数学运用得风生水起。
美国国家经济研究署(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公布了一份关于数学水平和收入状况的研究报告。在这份报告中,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教授Joshua Goodman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高中学生的数学等级和现在的收入水平的研究发现,数学越好的人收入也相对越高,而且接受数学教育的时间每多一年,毕业后的工资就会多出10%。
终于明白为什么我至今仍然穷困潦倒,原来是数学不好。数学虐我千百遍,我待数学如初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