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文章原创,文责自负!
吃绝户是封建社会的陋习,意为某家人在自己死后无儿无女,资产会被族人瓜分吃干抹净;只有女儿的家庭,女儿出嫁后,一旦父母过世,家里的同宗叔伯的儿子也会名正言顺地来继承家产,好像和女儿没有关系一样。
封建社会这样,现在竟然也有人抱着这样的想法,结果怎么样那就很难说了!
只有两个女儿的王大姐和马大哥家也遇到了这样的情况:老家的侄子觉得叔叔婶婶的宅基地理所当然是自己的,也不看看什么年代了!
01
王大姐大名王秀华,和邻居男孩马志刚青梅竹马,高中毕业落榜后王秀华回家务农,而马志刚则去了部队发展,两个人靠着书信来往维持着感情,一直到马志刚复员被分配到县农技站工作后,两个人才在双方父母的操办下走进了婚姻殿堂。
婚后两年王秀华一直没有怀孕,这可急坏了公婆,不停地在儿子跟前叨叨:“怕是个不会下蛋的母鸡吧!”
“要不把你哥哥的小儿子过继给你们吧!”公公也不甘寂寞。
“你俩咋想的?我们都年轻才结婚两年怎么就断定秀华不能生育呢?说不定是我的问题!”马志刚不想老婆被父母诟病,主动往自己身上揽责任。
夫妻两个悄悄到医院检查,结果显示:夫妻两个身体都没有问题!
这让夫妻两个吃了定心丸,便刻意加紧了造人计划。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秀华28岁那年终于生下了一个健康的女儿,取名马青青,寓意像青草一样给点阳光就能生长很好。
毕竟是第一个孩子,而且是来之不易的孩子,王秀华和马志刚都特别开心,婆婆也不好说什么,只是表示:“我身体还行能帮助带,养好身体生二胎,二胎肯定是个儿子。”
小夫妻两个也没有把婆婆的话当回事,小日子就这么无忧无虑地过着。
王秀华家的房子和大伯哥家是邻居,中间只隔了一道墙,他家大门朝东,王秀华家的房子朝西,平时也不怎么来往,有事的时候趴在墙头上喊一声就好。
马青青两岁的时候,王秀华夫妇的第二个孩子就要出生了,为安全起见,马志刚特意把老婆送到了县医院生产。
王秀华在产房疼得撕心裂肺,马志刚和母亲还有岳母大姨子等得焦急,马志刚在医院走廊不停走动缓解着焦虑。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护士从产房在门口喊:“王秀华的家属,谁是王秀华的家属?”
“我,我是……”马志刚箭一般冲到护士跟前。
“恭喜,喜得千金。”护士难得一笑说着平常用语。
马志刚脸上有短暂的失望,继而提起精神:“我老婆呢,她怎样?”语气里充满着焦虑。
“产妇很好,观察一会如果没有什么就回病房了。”护士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早就成了习惯。
02
马青青从小就是个机灵鬼,性格像个小猴子爬高上低,第二个女儿出生时,王秀华给女儿取名马文文,希望她不要像姐姐那样调皮,文文静静多好。
毕竟马志刚是有工作的人,每次回家多多少少都会给父母带点东西,春节年货啥的也替父母办好,自然父母表面上对他的两个女儿还算说得过去。
马志刚觉得自己这一辈子与儿子无缘,和老婆把主要精力都用在两个女儿身上,隔壁大伯哥家的两个儿子天天打打闹闹,偶尔也会鬼哭狼嚎。可是王秀华却把精力用在两个女儿的身上,给她们讲故事、买玩具,衣服也比平常人家的漂亮许多。
时代的变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马志刚所在的农机公司实行承包制,他面临两种选择:要么给承包人打工,要么失业。
这些年马志刚一直是农机公司的采购,被厂家当宾客招待,经销商也给予诸多的尊重。突然给人打工心理上接受不了,于是他选择自己创业。
曾经合作的经稍商给马志刚抛来橄榄枝:“老马到这边开个门店吧,货还从我这里走,给你赊账。”
这么铁的合作关系岂能错过?于是马志刚拖家带口到了大西北农机比较发达的地区,门面也是那边的朋友帮忙租好的。
刚开始一家人暂住在店里,生意正常以后就在附近租了两间民房。平时王秀华的主要精力照顾一家人的生活保障,有空就到店里替换老公休息,同时掌握店里的资金流向。
本来就是老本行,本地农业连片耕种,对农机的依赖程度高,马志刚的生意一直不错。
三年的时间基本不用赊账,本金流转、现金流畅通。
两个女儿上初中的时候,他们一家在县城有了独立的住房,还购买了代步工具,小配件上门送货非常方便。
03
两个女儿本来天资聪颖,再加上王秀华的刻意培养,两个女儿先后考上了市里的重点高中。
为了女儿有个安静的学习环境,王秀华在学校附近租房居住,两头兼顾。大部分时间陪着女儿照顾生活起居,偶尔回家整理店铺的账目,再给老公准备点吃的,再把家里整理一番。
大女儿马青青高考考上了一所211大学的工程造价专业,大学期间顺利过了英语六级,毕业后第一份工作留在了读书的城市发展,后来跳槽到公司总部工作,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机会。
小女儿马文文性格如名字,安静有追求。高中文理分科她选择了文科,高考时胜姐姐一筹,被厦门大学的英语专业录取。
大学里马文文的见识被打开了,许多同学选择到珠三角经济区就业,而马文文则希望能出去留学。
爸妈担心留学后不回国不予经济支持,可是办法总比困难多,毕业时马文文以志愿者的身份到英国教汉语,一年以后有机会在本地读研,毕业后就留在那里发展了。
马青青在总部发展不错,而且在工作中遇到了志同道合的男友,他刚从国外留学回来在总部过度一段时间,准备到北京定居。
男朋友鼓励马青青:“你目前的资质进北京落户很难,要不然你也到国外读个研究生速成班,以应届生的身份入职,咱们就在北京团聚。”
可是王秀华和马志刚也有同样的担心:“你不会不回来吧!”
“我男朋友在这里可能不回来吗?”马青青给爸妈吃了定心丸。
果然,一年后马青青以应届生的身份入职北京一家国企,并且取得了北京户口。
04
王秀华和马志刚到外地发展的时候,考虑到短时间内不会回到家乡发展,就在院子里种了很多树苗,不济的时候也能卖钱缓解经济压力,或者当成孝敬父母的资本。
两个女儿陆续考上大学后,王秀华和马志刚也开始考虑养老的问题。
王秀华委托做地产生意的外甥给留意一套房子,交房装修的时候马志刚回到老家看望父母,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哥哥早就把院子里的树木卖光了。原以为这些钱给了老父老母,谁知道哥哥全部踹在自己的腰包了。
看到马志刚生气,老母亲竟然理直气壮怼马志刚:“你哥哥家两个儿子花销大,用钱的地方多,哪像你们家两个闺女将来指望不上,你还不得指望侄子给你养老送终,卖你的树怎么了?”
马志刚哭笑不得也不能和母亲说理,能说清楚吗?
后来两个女儿陆续稳定下来,王秀华和马志刚也开始考虑回家养老的问题。
盘出去店面,又卖了住房,后来自驾回了家乡。
平时忙碌惯了,突然闲下来有点不适应,王秀华选择给别人家看店,而马志刚选择在小区当保安,夫妻两个的收入足以维持基本生活,丝毫不会吃老本。
安稳日子还没有过几天,年迈的老母亲突然召集马志刚回老家商量事。
路上马志刚还在想:“虽然这些年不曾在父母身边,可是每个月都给老人生活费。要是老母亲愿意到县城养老也不是不可能,毕竟县城条件好一点。”
让马志刚没有想到的是,老母亲却给自己下了命令:“你看大孙子都已经成家了,你哥把宅基地修了新房给他了,孙媳妇不愿意和老人住一起,你哥嫂只能住到我那里。现在二孙子要结婚你的宅基地”就给他吧。
“我的宅基地就是我的,为什么要给侄子?我也有两个女儿。”刚开始马志刚还好好和母亲解释。
“你在城里已经有房子了不会回来住的,丫头将来嫁出去就是别人家的人,财产就该留给侄子们,他们才是咱家的根。”母亲说得理直气壮。
马志刚苦笑一声:“娘,啥年代了,男女平等,我的女儿也姓马,也是你的孙女,至于这样吗?”
“孙女毕竟是外人,要不然把小孙子过继到你名下当儿子,这在以前没有儿子的家庭就要被族里吃绝户的,现在过继个儿子家产给他,有人顶门立户将来给你俩扛番……”母亲还在灌输着老思想。
“够了!”马志刚忍无可忍,“你的东西怎么处理我不管,我有女儿,什么绝户不绝户我不管。该孝敬你的我孝敬你,其余的免谈。”
母亲抖抖满脸皱纹的脑袋,嘴巴张成了“0”型,半天说不出一句话。
不欢而散后,马志刚和老婆商量后悄悄联系了本村的村民,以5万元的价格出售了宅基地。
虽然不缺那5万元,与其被亲人赤裸裸吃绝户,现金更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