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是不断完善自我的有效途径,是一种生命态度;不争,是“争”的升华,是一种淡然超脱的精神境界。争与不争,蕴含着人生的大智慧。


《菜根谭》有言,“争是不争,不争是争,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由此可见,不争,是相对的。不争,不是无争,不是逃避,不是懦弱,反之,更是一种博大包容,是一种旷达胸怀,是一种不忘初心,坚定自我的价值观念。

不争,不是丧文化的表现。如今许多人崇尚着佛系,不悲不喜,不争不抢。不争,不上进,不是努力,不是懒惰与无能,不是碌碌无为却安慰自己平凡可贵,无所作为却告诉自己不争不抢,懒惰成性却劝诫自己无欲无求。

我所说的不争,是争的最高境界,也是生存的智慧。它以争为基础,却又是争的升华。

我并否认争的意义,反之,我认为,争是不争的基础条件。达尔文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确实,竞争是自然界生存的法则,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一如,猛虎猎食,你争我夺,淘汰弱者,进化生命。又如,企业竞争,调整生产,追求利益,带动发展。这些固然是争所带来的利处,可是当下社会的人们似乎误解了争的真正内涵,只是一味的追名逐利,争地位,争权势,争物质,背离了争的初衷,忘了初心,忘了我们的起点是为了不争。

不争,是争之后的不争。林语堂在《风声鹤唳》写到,“不争,乃大争”不争,人会变得平和淡定,能接受一切是非,包容一切对错,超脱淡然。因为不争,所以才争来了平静安宁;因为不争,所以才争来了辽远深邃;因为不争,在争中失去的一切会再次得到,也会最终明了“不争”也是一种“争”。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此为不争。不争,则人和事顺,当年柳永一心想入仕做官,却屡屡不得,最终看清了俗世,悟懂了人生真谛“要什么浮名!”——成为了宋词的奠基人。不争,则国和民兴,二战结束后,各国停止斗争,合作发展,世界一派和平安定。不争,乃中庸大道,竹林七贤“齐万物兮超自得,委性命兮任去留”便是最好的宣誓——有所争,有所不争,有所求,有所不求。

君子无争,含光无形,坐忘无心。不争,是智慧的争,唯有不争,才可天下“无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