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这东西,是很奇怪的。从愚蠢到智慧,不过是个开悟而已。从贫困到富裕,不过是个选择而已。每个人都被自己的惯性思维困住,除非你打开它,想你不曾涉猎的地方前行一步,你的整个世界,就会豁然开朗。
————《我不过低配的人生》雾满拦江
4.23世界读书日,我以北京雾友会来纪念。
一个人读书像是闭关修炼,以书会友像是比试切磋,书友会像是武林大会,借一方平台检视彼此的学习成果,拿出看家的思想观点相互碰撞,没有胜负之说,但求启迪智慧。
一个人读书像是自己做菜,拿来食材——书,自己做自己尝,书友交流就像是翻看过食谱上网搜过攻略,然后请大家一起品尝,虽众口难调,但也能博采众长。
一个人读书是以点对面,独自一人游弋在碎片信息无尽知识里,读书会,发现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才的也不是你一个人。一群人坐在一起开门见山,直入主题,拿出看家本领,真知灼见,着实不易。
培根说:“Reading makes a full man, conference a really man, and writing an exact man,"李笑来老师把这句话解释为:读书使人完整,讨论使人完备,写作使人完善。
人很容易走偏,所以要不忘初心;事很容易做错,所以要知错就改;书也难免有失偏颇,所以要博览群书。脑袋里自以为的道理和交流中表达的观点,以及落笔所成的文章,一脉相承,而又各有不同。
读和写,都是人和纸(或者是屏幕)打交道,但其中的人们相互的讨论才是最有意思的环节。比如,奇葩说,当你绞尽脑汁穷尽思维以后,别人一下蹦出一个又一个的新奇观点另类思路时,那种恍然大悟拍案叫绝忍不住点赞的感觉是不是很吸引人呢?
再说回到雾友会,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经历的一群人,为了同一位作者聚到一起,兴许看过同样一篇文章,但从中获得的感想和理解的角度却不见得一致。面对同一篇文章,当别人抛出的观点,不断冲击自己固有的想当然的思维里的墙的时候,这不正是交流的魅力所在,不是书友会的目地所在吗?
就拿雾满拦江老师的文章来说吧,仅我们一个讨论小组里六七个人,每个人从雾老师的作品中都获取到不一样的养分。从写作的方法到对问题的剖析,从阳明心学的理解到对人性的洞察,从思考的原点到对自身生活的感悟......不同的人从各自角度的解读,不仅赋予了书中的内容新生,同时也促使个人脑中思维的新陈代谢。
”一千个哈姆雷特“现象,当然也许和年龄阅历生活境遇有关系,而这些思考和获取,难道不是同样又反复浸润进我们的行为中吗?这也同样是知行合一的体现。
知行合一。短短四个字,阳明先生便将所有的哲思和行动凝练在一起。古今中外,无数人毕生追求这四字真理,愿我们一直心想光明,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