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第一篇。
打开简书,发现这篇没有完成的题目,这个也许是我这两年最喜欢的状态,也是自己时常会有点儿小纠结的题目。
喜欢是,本心中,“不用力,不着急”是人生最好的状态,这个念头越来越成为自己的主流意识。
纠结是,周围的环境,周围的人,似乎不断的在拷问“不用力,不着急”是否是消极的。
“努力”是这个社会的主流词,而我自己却越来越努力不起来:不喜欢的事情就不做,不爱看手机就不联系,不爱的活动就不参加,喜欢宅着就宅个昏天黑地,喜欢读书就读,读不进就放下;要考试了,想要逼自己一下就逼自己一下,闭个关,一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是学英语。然后很阿Q 的感应了一下气场,说:嗯,你可以的!
也是有运气,确实就考过了申请学校所需的分数,可是也确实没有到多优秀的成绩。于是心里会有个小念头说,哎,如果你要的更高一点,再早一点抱佛脚,可能就更优秀啦。
可是,等等,这不是贪念吗?似乎我们习惯了一山望着一山高,从无满足,而且冠以要有着从”优秀到卓越“的心态。无论是考试,是事业,是财富,是名声,甚至关系,似乎总是可以再好一点儿。
中国人说了几千年的知足常乐,但是真落到日常,却多是要求自己和他人:不要知足,要好上加好。为了好上加好,为了达到卓越,如何能够”不用力,不着急“?
可人生真该如此吗?或者说自然真的是这么教我们的吗?
山峰,是不着急,不用力的,如果着急用力了就可能是火山爆发了;
河流,也一样是不着急,不用力的,如果相反,那么可能是瀑布,也可能是洪水。
树木花草,是不着急,不用力的,随着四季轮回,盛衰荣枯,如果着急了,早出几天可能就碰了倒春寒,失去了一年的轮回;如果用力了,冬日里不想离开枝头,那可能更严重,或许就冻死来年的生机也未可知。
其实连大多的动物,也是如此,澳洲的考拉,中国的熊猫都可堪称世界上最懒的动物,一天不是在吃就是再睡,却能在优胜略汰的自然界活成活化石。
即便是狩猎动物,似乎也深谙此道,近距离见过非洲草原的狮子,大多数时候也是悠然的卧在一处,与家人一起享受无所事事的阳光和慵懒的。而狩猎是饿的时候才去干的事,吃饱了即便猎物就在眼前经过,它们也是连眼皮都懒得抬一下。
自然的一切,都是如此,唯独人类,衣食无忧时,仍是不断的用力和着急着。
也许有人说,这正是人类成为世界主宰的原因呀,正因为我们的用力和着急让我们摆脱了食物链的原有位置,来到食物链顶端。
也许吧,然后呢?
有时想也许自己会是人类种群中,会在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中被淘汰的人类部分,因为不喜欢裹挟在不断用力和着急的洪流中,忙碌一生。即便要被淘汰,也要以自己的方式享受人生的每一个此刻,
比如一年工作三分之一时间可以养活自己,值得给自己一个大大的异国假期奖励,而不是忧心出去读书的钱还没准备充裕;
比如考试到了要求的分数,先奖励自己一个大大的赞,好好夸一下自己考功尚未荒废,而不是暗忖这分数是否还不太够要个奖学金;
比如几天连续的课程之后,狠狠睡个懒觉,看一天闲书综艺,任性的两天不看手机信息,奖励自己的精彩演绎,而非直接投入下一堂课的准备中。。。
大部分的人们似乎越来越不会享受我们所拥有的,奖励自己的精彩,只是在忙碌的追赶着,努力着。
此刻脑海里浮现的是刚刚经历了生死一线的狮子捕猎,就恢复悠然步伐的瞪羚的画面。也许它们内心的惊惧依然在,警惕的时而抬起头头观望,但是却不影响下一秒它们彼此嬉闹或享受草原上落日的美好。
前两天忘了在哪里看或听来过只言片语,说人类是为了生存质量最差的最后二十年,而用一生的生存质量准备着。也就是说,人类可能从十几岁开始就被逼着学会着急,学会用力,由此不断的强化这两者,用不同的说辞,只为了到老年时也许安然有份退休费,也许在某个大城市有个房子,也许是一个”门当户对“,却”相对无言“的伴儿。
NLP创始人之一Judith曾说过:所有人从生到死的路是一样的,走的人心态不同,就会不同。那么着急用力的一直想走快些,想跳到哪里,大多是无用的。
而”不用力,不着急“,是活在每一个当下,享受每一个当下,感恩自己拥有的,认可自己做到的,然后只想想下一步,用心走这一步,就好的心态也许才让我们更能体味人生之路的风景。
2019.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