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挂念着想读的好书太多了。(如果不是你挂念着,也算不上是你觉得的好书。)而除非你能真正起身接触到它们,把自己提升到同样的层次,否则你所挂念的这些好书只会使你厌倦而已。
作者的话说到我的心坎里了。近几年,我的阅读越来越趋向于“实用化”,比如如何改善思维,提高效率、提升认知等,比如现在读的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
然而许多书都没有读完。读过的也常是看时心潮澎湃,看过很快就忘了,真能运用起来的更是少之又少。
孩子小的时候,我们特别愿意提到阅读的重要性,关注阅读量,以及阅读的书目(这是书中描述的第一个阅读层次——基础阅读)。上了初中高中,每个人对于读物的选择和阅读的方式,个体差异非常大,但大多是随性的阅读,如果真要说“如何阅读”,却是说不出章法的。
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能“行”才算是真的“知”,从这个意义上说,读者不能学以致用的阅读(指的实用型书籍)和没阅读是一样的。那么,怎样才能让我们最大限度地汲取书籍的营养,让这些知识变为自己的呢?
《如何阅读一本书》教导的就是关于阅读的知识和技巧,作者美国的莫提默·J.艾德勒与查尔斯·范多伦,初版于1940年,在1972年进行改版。“如何阅读一本书”,如此朴实的书名,如果不是牛人推荐,我可能一辈子也不会留意到它,更不会想到这是本几十年来的畅销书。
我在看到第一章时,就忍不住拍案叫绝。书中使用了大量高明的类比,把阅读的前世今生,阅读的层次、阅读技巧进行了极为详尽的分析。在“主动阅读”这一节中,作者写道:
读者的“接收”,应该像是棒球赛中的捕手才对。写作与阅读的东西就像那只球一样,是被主动、有活力的双方所共有的,是由一方开始,另一方终结的。
捕手的艺术就在能接住任何球的技巧——快速球、曲线球、变化球、慢速球等等。同样,阅读的艺术也在尽可能掌握住每一种讯息的技巧。
这个类比如此生动,阅读不是摆本书翻一翻那么简单,不带动脑力的浏览,再多也没用。
这只是热身。在书中,作者花更多的篇幅来讲的是更深入的阅读技巧——分析阅读与主题阅读。我想这才是从书籍中获得精髓,并让书与读者融为一体,可以创造更多思维的武林秘籍。也是我错失书籍营养的症结所在。
甚至于,我觉得这本书已经超越阅读本身,对我们学习任何一项技能都有所指导。值得每一位践行阅读的人好好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