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今天,我已经日更200天了!
这两百天里写写停停,有勤奋有懒惰,有激情也有颓靡,有脑力迸发,更多的还是坚持、坚持,再坚持!
很多人不理解日更,认为有时为了日更而不得不拼凑没有意义。
我不否认这一点,有时我也是拼凑,可是从整个200天来看,拼凑的时候远没有认真对待的时候多。
其实,在写不出来的时候,我也曾有过同样的想法,也曾质疑过拼凑的意义。过来后,我才发现,曾经的拼凑是为了不拼凑的那些日月。只因为一直在坚持写,那些不拼凑的文字才有了机缘得以完成,并呈现出来,我才得以看到自己的成长,发现自己未来的可能。
日更的必要性,在于它是监督自己不偷懒的一种手段。如果不日更,以一个人的惰性来看,我可能早就放弃写作了,自己被自己打垮了。即使有的时候,我实在不知道该写什么,尽管有些文字只是一种简单的生活记录,至少在形式上我每天都在写,从而在脑子里一直绷着一根弦,心理上也给了自己一种坚持下去的毅力和信心。
就拿我的长篇小说来说,按当前网文半月写一篇的写作方式,我的长篇小说写了半年,是不是早该弃坑了。可是,我还在精修,并且每修改一次我都能感觉到它变得更好了,让我幸福感倍增。
之所以到现在我还在坚持精修它,这也是日更的功劳。没有日更让我保持对文学、对写作的坚持,这坑早弃了。
日更的作用不在于更文本身,而在于它代表了一种坚持的力量和自制力,代表了一种写下去的决心。日更的人相信只要写下去,总会有一些文字能感动自己,还会有一些文字感动更多的人。这就够了。
总结了一下,自日更以来,有几个方面我取得了很大的收获。
1.以前以为只有文笔好的人才配写作,现在看这完全不必要。
文笔是什么?我认为是一种神采飞扬的笔调,而不是华丽的辞藻。
刚开始写作时,我特意摘抄了一些好词好句,这对我是必要的。可我发现,在写文时我完全没有派上用场。
没有所谓的文采没关系,你写得平实感人,同样是好文章。这不是在古代写八股文。如今的社会,写作自由,天下文章千千万,各有特点,各有各的好。
你去阅读一些名家的作品,会发现他们的文章反而清新自然的居多,有些更是可以以日常化的语言讲述出来,不仅没有丝毫违和感,反而更觉得亲切平实。
随着读书和写作的深入,我才知道,写得顺畅和感情真挚比文采更重要,瑰丽繁复的文字罗列没有意义。文章最重要的是有趣的灵魂,不是美丽的羽衣。没有灵魂,羽衣再华丽也只是一地鸡毛。
2.有意识地练习写作很重要。
写作也是一个熟能生巧的普通活计而已,想要写得好就要不停地写。
写作其实就像说话一样。只要把话说得清楚的人都可以写作。人类学习说话无非就是一遍一遍地练习,虽然有些人说话早一些,有些人晚一些,但这都不算什么,只要没有听力问题的人,早晚不都会说话了吗?
写作也是这样。
现在不会写没关系,只要有恒心、有毅力,不断地去写,你总有写好的一天。
最近,我买了一本书《秋园》。这是江西的一位八十岁的老奶奶写的一部长篇小说,写自己母亲的故事。书获得了一致的好评,现在很畅销。
据说,老奶奶为了写这部小说,写满了八公斤浸透着汗水的稿纸,小说改了又改。而她并不是一名原本就很出名的作家。她是六十岁的年纪退休后才开始学习写作的,一直坚持至今。
我之所以买这本书,一方面是被书的内容吸引,另一方面是向这位老奶奶致敬。“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在她身上我看到了这种精神。
为之感动,也向她学习!也坚信,只要努力就会被看见!
3.想要写好小说,特别是长篇,一定要多阅读,一定要多沉淀。
我的第一篇长篇小说,现在又要修改了,相比完稿时只是完成了故事的基本框架不同,这次我对这个故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对人物的刻画和形象设计有了进一步的思索。
这一切的变化都来源于沉淀期间的阅读。虽然阅读的书籍类型不一定相同,但在读到名家的作品时,我总会带着自己的思索去考虑他们对人物的设定,以及小说整体的设计。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几次比较学习下来,我自己的小说也就有了更深的立意,对人物的设定也就更立体、更鲜活了。
4.写好长篇小说重要的还是要慢工细活,急躁不得。
昨天很累,第一篇长篇的第二次精修已完成了一半。这次精修速度还是可以的,比第一次的痛苦指数下降了很多。
在修改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写长篇的不易,尤其写时间跨度大、角色多的长篇更是如此。
写长篇首要的问题就是要处处保证风格的一致。
可是,既然是长篇,肯定不是一下子就能写完的,甚至跨几个月、几年都有可能。在这个期间里,人自身的身体状况、心态都难得一样,怎么保证文字风格的一致呢?这就需要作者一而再再而三地进行阅读、修改了。
我很佩服一边写一边发布的大侠们,至少我做不到。短篇我可以一气呵成,因为它短,仅就一个主题去写任由你随意地发挥,风格也不会有什么变化。再者,它的场景少而精炼,对人物以及细节的刻画也更简单。
可长篇就不行。
我通常写着写着就容易产生急躁心理。这可能是跟我的性格有关。有一个阶段,总是成了赶进度很多部分直接语音写完,也不细看。非要等着全篇初稿出来后,才肯踏踏实实地去塑造细节。
因为这种细节的刻画和修改工作量巨大,懒癌易发作,很多时候我就咬着牙,像啃骨头一样地一点一点地啃。这样的心态更加剧了写长篇的痛苦感。
不知道你是否也跟我一样呢?
可再次精修,读着以前投入了很大精力修改过的地方,我又禁不住为自己喝彩。哪里有投入哪里才有产出,一点懒都偷不得。以前偷懒的地方,这次的修改后才会有改观,再下一次才能知道效果如何。
这么反反复复地几次修改,直到文中每一个地方都被精雕细琢过了,这样的文章再看,我想不仅自己满意,读者也会满意的。
写长篇小说的精工细作还体现在情节的推动上,当然这是属于写作技巧的范畴了。
记得读过一篇文章,作者说,如果你的小说情节推动不下去了,那你就慢下来,把人物心理以及活动写细,情节自然就会随着这些细节顺畅地推动下去了。我深以为然。写过长篇的朋友们,想必也会有同样的感受吧。
写文不易,已经坚持了200天后,写文对我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不再像开始时那样有什么心理和技术上的困难了。
可能写从一开始就不是我的目标,写得好才是我的追求。在写得好这条道路上,我才刚刚上道。我相信日更三百天时再见,我一定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