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音乐诗人李健的《异乡人》盘旋耳边,我突然想起了我那个在异乡、有大半年没见着的弟弟。因为今年春节在他那儿过年的时候,他曾弹唱这首歌给我们听。也可能是因为我想他了。
“我想你了”这么肉麻的话,叫我怎么说得出口?我于是转发一条“恋爱秘笈”文章链接给他,为身为单身汉的他谈恋爱支招。他岔开话题,回复我一个“奸笑”的表情,说“哈!过两天我休年假,回家喽!”那一刻我惊喜意外非常!“好啊好啊!坐动车到铜陵,我来接你!”
我们姐弟俩如此心有灵犀、遥想呼应,或许也是“距离产生美”的一个印证吧。我和弟弟年纪挨得近,从小是亲密伙伴也是“冤家对头”,成长过程中没少争吵打闹。每次发生争执,几乎总是我“吃亏”,被大人们批评教育更多一些:“你是大姐,要让着弟弟!”为此我没少埋怨过大人们“重男轻女”、总偏心弟弟。好在孩子就是孩子,我们一面吵得不可开交,甚至“施展拳脚”,很快又和好如初、嘻闹起来。
谁让我们是同胞手足、最亲的人呢?和小伙伴们玩游戏,我们姐弟俩是彼此的“神助攻”,大孩子们谁都欺负不得,还赢来不少糖果纸、小卡片等“战利品”。学习上我们互相较劲,他佩服我能“熬”、刻苦到深夜,而我则无比羡慕他的领悟力和高效率,玩得尽兴、学得轻松,每次大考都能取得不错的成绩。父亲去世时我们还是中学生。我们紧紧依偎,擦干泪水,互相打气说“不害怕、还有咱妈”,说好要懂事、要好好念书,今后不让妈妈太辛苦操心。我们渐渐长大,学习、工作也还算顺利,尤其是弟弟,给好强的妈妈挣了不少“面子”,成为她的骄傲。
我们渐渐成熟,而妈妈在渐渐变老。节假日我常带孩子回娘家,陪妈妈到近郊走走逛逛,说说话,偶尔也拌拌嘴。近两次妈妈“凤体欠安”、住院治疗,我们就近照顾很方便,让弟弟放心,叫他安心工作,不用大老远的专程回来探望。在亲朋面前,大人们“偏心”的“旧账”早已成为笑谈,我越来越体会到有手足的好。例如今年春节,弟弟邀请我们小家三口到北京过年,他特意借来同事的车子,载着我们游览首都,给了女儿无数的惊叹和欢乐。去年我们想购一套新房,担心首付不够,也是问他开口相借,几分钟后便收到他的网络银行转账。春节时我们准备还他钱,爱人问我要不要给小舅子付利息?“当然不要了!”我自作主张道。那一秒钟,我瞄到弟弟微挑眉头,既无可奈何,又坦然接受的样子。
读中学时,绘画老师给我们讲齐白石国画《他日相呼》。画面上,两只稚气十足的雏鸡,正在为一条蚯蚓互不相让地争斗着。现在想来,画面上的“今日相争”,多么像我们姐弟俩孩童时的玩闹争吵。而那些争吵,有时缘起一些先后高低、无关紧要的比较,也可能是出自一片恣肆的爱心,潜含了友爱和谐,是从“今日相争”通往“他日相呼”的必经道路。
手足情深,是剪不断的血脉相连,忘不掉的童年趣事,放不下的思念牵挂,更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即便将来各有家庭、各有子女,那血浓于水的手足亲情,却根深固蒂。
手足,是那个一边埋怨、一边牵挂着你的人。就像每一次弟弟回家,才见面不久,我就开启“复读机模式”,对他唠唠叨叨:“你要多吃点、长点肉哦!”“不要晚睡,早点休息哦!”对此,他摇头长叹“哎呀……”
我也是他一边埋怨,一边牵挂着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