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头晚,即将上高三的儿说:**说我比他大,让我明天送礼物他过节。我说:你们都这大了,还惦记着六一,呵呵。儿说:哎,五四青年节过不成,六一儿童节也过不成。
我略带无奈地笑了笑,心想:谁要你是高中党……
时间过得真快,六一又来了。
朋友圈开始刷屏,但,六一对我来说似乎有道梗。或许,人们常对快乐之事,忘得很快;对不快之事,记忆犹新。
六年级的五月初,学校要求交钱订校服搞六一庆典。那时,校服对乡镇来说很新鲜,我告诉了父亲,但一直没拿到校服钱。六一头两天,有同学开始穿校服了,我鼓足勇气:爸,学校六一庆典要穿校服。他问:校服是什么颜色?我说:蓝色。放学回来,家里多了条崭新蓝色连衣裙,听说花了20多,父亲当时工资大概70多。
六一来临,庆典开始。然而,对我来说,这是个晦暗的儿童节。活动现场彩旗飘飘,各班为阵列成方队……在我心里,领导讲啥并不重要,英姿飒爽的仪仗队员,精神抖数的腰鼓队员,光彩夺目的节目演员,就连身穿校服的普通同学,都让我好生羡慕……
如果不在六一庆典现场,身穿崭新连衣裙的我,一定会非常开心。然而,那天的我,和其它几个没穿校服的同学一样,犹如突然误入一大群白天鹅中的丑小鸭,显得非常另类和自卑……
这是我小学时最热闹的六一活动,然而,庆典有多热闹,我的内心就有多寂寥——别跟我讲大道理,当时的我只是个不谙世事的小学生。
无独有偶,多年后,我也无意间犯了类似错误。
某天,已上中学的儿无意中说起,才让我意识到自己的疏忽。他说:妈,上幼儿园时,我有次被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别人过生日都带蛋糕来分享,就你不带,真自私!”。我说:没听你说过啊。儿说:我知道咱家没多少钱,就没跟你说。我瞬间忆起自己的六一,不用细问,就能体会儿子当时的心情;心生愧疚,觉得当时的自己考虑不周,同时也对老师的说法有点不满。
回想一下,那应该是06年的事。05年按揭了一套23.8万的二手房,连首付都借了不少,手头确实拮据。但,没意识到“幼儿园小朋友过生日未带蛋糕分享,会被老师贴上自私的标签”。本以为孩子过生日,有钱就买蛋糕去分享,没钱就罢了,这跟孩子是否自私没半毛钱关系。然而,我错了!
三十多年前,父亲可能也以为,女儿马上要毕业,有钱就买套校服,没钱就随便买条裙子算了。
回想起来,我的六一没穿成校服和儿的5岁没分享蛋糕,两件事带来的异类感和自卑感或许是相同的。
前几天,朋友圈被英年早逝的北大才女的文章《卖米》刷屏。这个来自农家的姑娘用朴实语言,讲述了少年时期和母亲一起赶场卖米的事。很多人以为,3元钱根本就不是钱,但总有人为此“斤斤计较”,其实只是为了生计。连我也难以想象,只因文中的母亲不舍得按1.08元/斤贱卖大米,为3元差价,母女俩满怀希望出去,又带着失望回来,肩挑150斤大米往返8里路。次日,又要挑到10里之外的集市售卖……这是多么痛苦的选择,又是多么无奈的结果。很多人说,看完哭了……
跟主人翁比起来,我的童年很幸福,儿子的童年更幸福。
在物质丰富的今天,再也没人像我一样,因穿不上校服参加六一庆典而心情晦暗;再也没娃像儿一样,因没带蛋糕入园分享被老师指责你真自私;更没有乡村母女,会为3元差价,不得不肩挑150斤大米走过遥远的乡路售卖。
然而,这是否就意味着,人与人之间,果真少了那种另类感和自卑感?否也!
这不是有无校服过六一,也不是有没蛋糕分享过生日,更不是卖米时为3元差价跑断腿——而是买房!当部分年轻人面对高房价一筹莫展时,身边不乏有同龄人已坐拥多处房产或豪宅。这不,网传“深圳最疯狂购房:90后小伙子1700万房款父母出...…”有时候,贫穷真的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
对此,微博网友评论说:购房款父母出……我输了!
任何时代,总有人会输在起跑线上,有人信心满满,也有人自卑重重……世界如此,无力改变。
于是,我只能对儿说:咱都是没伞的孩子,只能靠自己奋力奔跑——在奔跑中一点点调整心态,一点点建立自信。
奔跑吧!愿努力挥洒的汗水,让明天变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