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志强/ 文
1
这个夏天真是个夏天。它热起来像个吝啬鬼,一丝风也没有;他下起雨来,又像一个厉声呵斥小孩的大人,电闪雷鸣。它撕扯着树的头发,抓着树的脖颈,好像非要将树连根拔起。
地里一望无际的玉米,昨天还是一片青纱帐,今天已经全贴到了地上,像战场上堆积如山的尸体,他们有的平躺,有的扭曲,像起起伏伏的波浪。
“今年可算是完喽——”
“当个农民可真不易呀……”
孩子们不关心这些,他们关心的是假期没写完的作业该怎么办?开学后会发生什么新鲜事?在假期中玩腻了的孩子们,面对新学期既兴奋又忐忑。
开学这天,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小祥一大早来到了学校,他几乎从来没有来过这么早。
他太想见见经过一个暑假的同学们了,问问他们在暑假里都干了些什么有趣的事。暑假里,小祥和爸爸逛了一趟县城,在华隆商场里,花两元钱买了个新奇的文具——自动铅笔。那是一个细长的白色自动铅笔,塑料外壳上还印着彩色的唐老鸭和米老鼠。
暑假里,小祥摆弄了许久,轻轻地在纸上写着,生怕用坏了。
今天,他迫不及待地把它带来了,他要给糖堆看看,给治国看看,给喜梅看看,给文广看看。
校园空荡荡的,他站在屋檐下,望着雨幕中的教室,一把冰冷的黑锁挂在门框的铁链子上。窗户紧闭,几个碎了玻璃的木头格子,透着幽深的黑色。
半天,也没一个人来,小祥开始有些瑟瑟发抖,心灰意冷。今天下雨,同学们是不是都不来了?是不是自己记错了日期。
他正踌躇着要回去的时候,校门口开始陆续地有人影出现了。他们有的打着小花伞,有的穿着宽大的雨衣,有的挽着高高的裤管,踩着雨水里发出“啪嗒啪嗒”响声。
看到女生们一个个都忽然变了样,有的长高了,有的长胖了,有的梳了新发型。她们有的穿着新衣服,有的还背着新书包。男生们几乎还是老样子,只是突然像电视天线一样,被拔出了一截,尤其是电线杆姜文广。
一会儿,班外面聚集了一堆人。大家热火朝天地议论着。有人惊叫,有人大笑,也有人感叹。
一个女生故意提高了嗓门:
“什么!姜喜梅不来上学了。”
大家都朝她那边望过去。
“她要到乡中上学,不来了,她可是我们班的第一名呀,还是班长呢!她要是不来……那,那谁当班长呢?”
大家纷纷重复着这句话:姜喜梅不来这上学了,她到乡中去了。
乡中离这三十多里地,去那上学要住校,当然那里的教学质量也高。
“听说那里的英语老师都是刚毕业的师范生,什么课都有,还有图书馆、实验室……”
本来小祥还有把他刚买的笔说出来的冲动,这时,他一点也不想和大家提他的笔了。
姜喜梅果然没有来开教室的门,过去的几年里,都是她来开门。她脖子上挂了一个红线搓成的绳子,绳子上系的就是班里的钥匙。她的每一次到来,总能引起一阵骚动,同学们立刻闪出一条道来,列队欢迎。大家都激动地叫道:“姜喜梅来了,姜喜梅来了。”
大家都曾梦想能有一把那样的钥匙,不仅来学校不用等,不用受风吹日晒之苦,而且那钥匙还是权力的象征,是老师信任的象征。
可今天,开门的不是她,而是姜老师。姜老师匆匆地开了门,对姜素花等班里的几个活跃分子说:“你们赶紧领着大家打扫班里的卫生,一会儿分班。”
一听到分班,大家鼻子里都酸酸的。小祥忽然意识到,他们已经不再是小学生了,他们已经是一名初一的新生了。
班里一阵尘土飞扬之后,大家开始用书本扑打桌子、凳子上的尘土,班上同学坐定之后,稀稀拉拉的少了四五个同学。
小祥望了望糖堆的位子,空空的——治国、东明都没来。
小祥忽然有了一种不安,一种被抛弃的不安。
姜老师撑了一把大黑伞,进门后,将它挂在破旧的木门上,那水珠瞬间汇成一条欢快的小溪,从伞尖直流到地面上,然后逐渐变慢变缓,像一个哭累了不停抽噎的孩子。
“我们学校今年初一分了两个班,甲班和乙班。”
同学们顿时瞪大了惊恐的眼睛,竖起耳朵等待命运之手的安排。
“我下面宣布到乙班同学的名单,剩下的都留在甲班。
名字念光了,没有小祥,他留在了甲班。不错甲班也有几个他平时关系较好的同学:姜不凡……想到这,小祥心里有了些许的安慰。
课间,几个女同学围着姜老师叽叽喳喳地问个不停。
“老师,老师,你还教我们吗?”
“老师,老师,你教甲班还是乙班?”
姜老师笑了笑:“我还教你们。”然后,又匆匆走了,临了又说了句:“一会儿外村的学生就到了,我还得去领外村的学生。”
大家惊讶地问:“还有外村的学生?”
姜老师已经走进了雨帘中。
下一节课自习课,全班同学炸开了锅,没有老师也没有班干部,大家在自己的座位上左右不停的扭着,左边说完了右边说,前面说完了后面说,有隔着几排扔本的,有偷偷用粉笔头砸人的,姜文广和几个男生窜座位,在后面乱跑。
不知是谁说了一声老师来了,大家神速归位。几个在后面跑的男生,来不及回座位就趴在地上,慢慢地爬回座位,拿着笔装模作样地写着什么。还有几个没掏出书的,埋着头慢慢地在桌肚子里摸索。不知是谁伸长了脖子,向窗外四下张望了一番,松了口气说:“唉!老师没来呀,谁说老师来了?”
“对,就是,刚才谁说了,吓得老子的魂都飞了!”刚才爬回座位的姜文广不平地说。
于是,教室里又恢复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