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这个社会,每个人都特别的焦虑。害怕被时代被社会抛弃,怕被身边的人比下去,怕家里人的念叨。这些的害怕焦虑导致我们压根看不清楚自己的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只是随着时间时代的洪流前进着。
我自己一直就是一个不怎么能坚持的人,对什么事情都是三分钟热度,焦虑,悲观主义。在情绪不好的时候恨不能把这些个标签贴脑门上,只差写着,大咖们啊大神们快来解救我吧。
后来才知道,哪有什么神啊的,有的只是你自己思维的转变,从内向外的改变这个才能真正的解救自己。
当你看到身边的人坚持,进步,你自然的会去思考,改变自己的步伐努力跟上,当然这个圈子要是正能量的,能吸引你激励着你的。
做事情容易放弃,不能恒久的坚持,这是一个绝大多数人身上都存在的问题。
当不能坚持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应该反思一下或从头看看自己的目标是不是制定的不合理。
1.选择了错误的方向
如果你所做的事情不适合你,你也不喜欢,或并非是被这件事情本身而是被它可能带给你的好处所吸引,那么往往这样的事情你是没有办法坚持下去的。
2.目标时间周期长
人能够持续的做一件事情,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能够从这件事情中获得成就感和反馈。如果很长时间都无法获得反馈,做事情的热情自然会减退;如果获得反馈的过程很艰难,也自然会很容易就放弃。
懒惰是每个人都有的一种特质,区别只在于一个人被自己惰性所控制的程度。懒惰的本质就是一个人习惯了非常短的反馈周期,以至于他只能去做一些很轻松就能获得回报的事情。
比如学习和成长是一件既顺人性又逆人性的事情。顺人性是因为,每个人从胎儿开始就在不断的观察和学习,在不断的学习中,大脑的神经得到的发育,学习能让我们生存下来,这是刻在我们基因里的痕迹,所以我们都向往学习。但同时呢,逆人性是因为我们都不同程度存在惰性,都想要安逸,所以,坚持就成了一件并不太容易的事情。
一个人如果想有所成就就必须在某一个领域深入的钻研,而很多领域又都是上手很容易,一旦入了门之后反馈周期就会被拉长好几倍,所以懒惰的人长时间得不到反馈,自然也就放弃了。
3.过多的选择
选择过多也是导致我们很容易就放弃的一个原因。
两个层面:
一、过多的选择意味着你随时拥有退出的权力。
所以你并不会全力以赴,你也不会对这件事情有着全身心投入的热情。
一旦遇到挫折的时候,你总会以“这个选择可能并不好,我要再看看其他的选项”为理由而轻易放弃。
二、很多人总想做出“更好”的选择。
所以他们就会像猴子摘桃一样,不断的捡起一样又丢下一样,捡起一样又丢下一样。
产生三分钟热度的“习惯引力”究竟是什么?
那是因为人类具有”对抗新变化,维持现状的倾向”的特点。
环境变化时,生物会将生理状态维持的某一个固定状态,这一状态称为“体内平衡”,我们因外在的变化保护自己的身体,通过这样的方式生存下去。
以性格为列。
你是什么样性格的人呢?如果你的性格不断改变,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例如早上遇到非常善于社交的人,受到对方的影响,你就成为非常善于交际的人,接着遇到容易担心的人,听到对方烦恼的事,你也会变得凡事都放心不下,但与强势的人沟通时,你又变得具有攻击性,若是这样的话,你会变成什么样的人呢?
不管是身体或心理状态,如果不能维持在固定状态的话,就会被各种变化所影响,对于人类而言保持固定的状态会感觉比较舒适,变化,则会被视为是一种威胁。我认为习惯的过程(或者说体内“平衡”)也是一样,正因为身体对“培养新习惯”的变化感受到了威胁,所以大多数人对于新事物都是三分钟热度而无法勤奋的持续,最后就容易导致失败。
所谓习惯,就是不依赖意志力,意志和毅力,把自己想要持续的事情,引导到如每天刷牙班轻松的状态,总之保持行动,自动的持续进行就是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