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看了期盼已久的《四世同堂》。这个记录着一个时代的伤痛的作品。(因个人原因,小涛看的是国家话剧院版话剧)
现在真真觉得,作家是一个时代的良心,用自己一支看似不起眼的笔,却如此深刻地写下了属于那个时代的伤痛。
剧里没有现在新闻似的宏大叙事,没有那么多的政治渲染。有的只是老北京的小羊圈,护国寺,和那一群伤感的顺不顺的市民。
哪恍惑,偷生,饥荒,三幕,短短三个小时,生死仿佛就在一瞬之间。钱先生,冠小荷,小崔,招弟,高弟,这些个平凡的人,或为肚子而苟且,或为气节而战斗。市井之中尽显老北京生活的艰辛。
瑞宣,这一个和钱先生一样受人尊敬的人,最终也得饱尝生活的艰辛。还有祁老爷子忙活了一辈子,最终八十大寿也是如此的凄凉。
作家真是不容易,真不能想像老舍先生是经历了什么,竟然能写出这么伟大的作品。剧中世态炎凉,生活艰辛竟然如此的生动,震聋发聩。
当然,那些话剧演员也是万分受人尊敬,孙红雷,邓洁,殷桃,还有那些脸熟却叫不出名字的大师,也是饰人饰鬼,入木三分,出神入化。
剧中,瑞宣在孩子饿死后,这个平时儒雅的人,竟也悲怆难忍说,现在我不想哭,我想骂人。他说:“一个国家的伤痛,不能像桌子上的灰,一抹就没了。”让我想起前几天的那则新闻,设立9.3抗战胜利纪念日和12.13南京大屠杀国难日。有些往事,并不随风。罪过可以被宽恕,倒是不能被忘记。虽然我还没想明白为什么爱国,但是民族气节还是有的。
全剧以祁老爷子最终的一句:“我的八十大寿,我的四世同堂”而告终,而留给观众的那种时代的伤痛却久久不能平复。
文学作品不像历史冷冰冰的,虽然是一个伤感的时代,但也充满了爱的力量,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或许,这就是文学的魅力吧。作家是时代的良心,为市井记录了历史,留给了后人。
正如田导演所说,老舍是属于北京的,也是属于世界的。
此文写的毕竟意识流,只为记录此时心情,为一说,希望有识之士不要口诛笔伐。
2014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