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ry man dies,but not everyman really lives. 每个人都会死去,但不是每个人都真正活过。 ——威廉·华莱士
《勇敢的心》是梅尔·吉布森导演并担任主演,改编于苏格兰民族英雄威廉·华莱士事迹的传记电影,影片上映于上世纪末的1995年,那年我9岁,而十年后的2005年19岁的我才第一次看到这部电影,那一年中国大陆还上映了《七宗罪》和《狮子王》。
冥冥中注定了《勇敢的心》将成为我个人观影记忆中最重要的电影。当年《勇敢的心》获得了第6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音效剪辑、最佳化妆,可谓大赢家。虽然在历史学界,人们对于《勇敢的心》的批判至今都没有结束过,但于我而言史实已经不太重要,影片从始至终洋溢着的爆满(真的是“爆”)而热烈的情感,情绪激昂,高潮迭起。而对于苏格兰民族英雄威廉·华莱士的塑造,深深地震撼了全球影迷。
故事讲述了13世纪末,苏格兰国王死后没有子嗣继承王位,残暴的英格兰国王“长腿爱德华”先是干涉苏格兰的内政作为国王人选的仲裁,而后又取而代之,宣布苏格兰的王位归他所有。苏格兰高傲且矛盾的贵族,一边与英王开战,一边向英王妥协,尤其是最有竞争力的新王候选人罗伯特·布鲁斯,作为苏格兰贵族中的实力派,父亲欲极力将其巩为国王。在其父的教唆下,他假意与华莱士联盟,但罗伯特·布鲁斯始终处在踌躇不定的状态当中,为了成为苏格兰领主,在其父布斯的教唆下,屡屡背叛自己的战友。
故事的主人公,威廉·华莱士童年时,其父马索·华莱士在与英军的斗争中牺牲,他被迫离乡背井,开始接受叔父的指导,学习苏格兰文化、战术、武术。青年华莱士学成后回到故乡,向美丽的少女梅伦求婚,不想梅伦被英军抢去且遭杀害。在村民“英雄之后”的呼声中,华莱士率众揭竿起义,斩杀了作恶的英军,并随后与苏格兰贵族罗伯特结成联盟,不断扩大自己的队伍。华莱士杀败了前来进攻的英军,苏格兰贵族议会封他为爵士,任命他为苏格兰护国公。华莱士却发现这些苏格兰贵族考虑的只是自己的利益,丝毫不为人民和国家的前途担心。
爱德华为了缓和局势,派王妃伊莎贝拉前去和谈。但由于英王根本不考虑人民的自由和平等,只想以收买华莱士为条件,和谈失败了。伊莎贝拉回去后才发觉和谈根本就是幌子,英王汇合了爱尔兰军和法军共同包围华莱士的苏格兰军队,她赶紧送信给华莱士。大军压境之下,贵族们慌作一团,华莱士领兵出战,混战一场,短兵相接中,他意外发现了罗伯特竟与英王勾结,不禁倍受打击、深感绝望。伊莎贝拉为华莱士的豪情倾倒,来到驻地向他倾吐了自己的真情,两人陶醉在爱情的幸福之中。英王再次提出和谈。华莱士明知是圈套,但为了和平着想,他依旧答应前去。在爱丁堡布斯设计了阴谋抓住华莱士,并把他送交英王。罗伯特对父亲的诡计感到怒不可遏,华莱士终于被判叛国罪,面临死刑。伊莎贝拉求情不成,在英王临死前,她告诉英王她怀的不是王子的血脉,而是华莱士的骨血,这个孩子不久将成为新的英王。
华莱士刑前高呼“自由”震憾所有人。几星期后,在受封时,罗伯特高呼前为华莱士报仇的口号,英勇地继承华莱士的遗志对抗英军,并最终在英雄精神的感召下带领华莱士的追随者为苏格兰赢得了自由。
影片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大义凌然、果敢决绝、爱憎分明、机智勇敢”的英雄角色。
威廉·华莱士的一生,是典型的丰碑英雄路,几乎符合所有观众对英雄的固定期待,实际上观众们已经完全不在意真实历史,因为华莱士已经成为了自由灵魂的象征。甚至亚伯拉罕·林肯,美国第16任总统,就给自己的小儿子取名“威廉·华莱士·林肯”。
灰暗的出身;艰难的岁月;逐渐燃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失去挚爱;遭受挫折;奋勇崛起后被追随、被崇拜、被背叛、被放逐;身陷囹圄而受难;矢志不移而牺牲;影响追随者继续前行完成遗愿。——我很喜欢的影评人“木鱼水心”直接称之为“英雄范式”。一个英雄的价值,最大是在身后的追随者,而从这点来看,影片更核心的主题其实是英雄价值。影片中的华莱士用他的一生,告诉我们一个真正勇敢的人,应该怎么样来做:是应该为一时的蝇头小利而妥协,还是要为了自己的信念奋战到底呢?
当然,其他角色也都给影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懦弱的王子,代表了尸位素餐无所事事的无能贵族。善良的王妃,却只能在受刑现场外默默躲起来垂泪,温暖却无助。追随、踌躇、背弃、悔过的布鲁斯,最终成为了真正的追随者。
影片中,伴随了詹姆斯霍纳的巅峰配乐,尤其是主题曲:《A Gift of a Thistle》的风笛声,让全世界影迷为苏格兰的异域风情着迷。
剪辑中,也有那么多经典镜头/符号语言:
开场,苏格兰悠扬的风笛声中,镜头如鹰翱翔,略过层岚叠嶂。
行刑,追随者和民众的注视下,英雄视死如归,从容呼喊自由。
葬礼,女孩递过紫色的蓟花。
就义,风中插地挺立的长剑。
战场,冷兵器对决,战马嘶吼,长枪林立。
阵前,擒敌先擒王,长身而立,匹马决斗。
当然,也不能说影片就没有bug,实际上有诸多缺憾和败笔:
1.剧情与史实不符
有影评说,影片展示的苏格兰风情的两大象征也与史不符:风笛是15世纪才传入苏格兰的,而苏格兰男人到17世纪才开始穿方格裙。影片中蓝底白十字的苏格兰国旗直到华莱士死后方会出现。没有了这些符码,该如何体现苏格兰风情呢?好在这是传奇片,不惮戏说。实际上影片开始就有一个画外音开宗明义地述说:“史学界认为我在撒谎,但历史是由杀害英雄的人书写的。”这意味着尽管威廉·华莱士是历史真人,但电影却未必严守史籍。
2.角色刻画脸谱化
对于历史事件的呈现比较单线条,对于主要角色的塑造,还是比较脸谱化的。相比而言,剧中的苏格兰年轻贵族布鲁斯的塑造,反而更写实、更鲜活,自然也更可信。应该说,正是这部《勇敢的心》重塑了历史人物威廉·华莱士,因为剧本为观众塑造的角色是那么坚定、执着、勇敢,尤其是角色所象征的精神内核,即“勇敢的心”所带给人民的勇气和期待,在很大程度上是所有人的精神归宿。而关于威廉·华莱士的故事,也就成为了电影史上最壮美的英雄史诗。
实际上,那些象征着不屈、自由、解放、抗争的英雄在民众争相传颂的过程中往往会失真,甚至会被刻意的美化、神化,英雄真实的一面,到底是什么样子,我们普通人有没有必要去细究真伪?了解真实一面之后,英雄又代表什么,有什么意义,英雄感召力的背后,人们是在乎真相,还是应该去追溯更为核心的英雄价值?
在小Y看来,人们去美化、神化英雄的初衷,本质其实是因为希望。正是英雄带给了人们宽慰、期待、决心、勇气,还有信仰和希望,而这,才是英雄的存在于凡人、于凡世的触动和影响。谢谢威廉·华莱士,为我们成就了英雄故事,谢谢梅尔·吉布森,为我们呈现的英雄史诗。我们或许还要谢谢每一个怀揣着英雄梦的小男孩儿、小女孩儿,让英雄这个话题在每个时代都不至于彻底沉沦。一个时代,只有不断涌现英雄事迹、英雄人物,才会让人觉得这是一个正能量满满的时代。英雄,可能就是很多人心底想成为的样子,这或许才是英雄,对凡人、对凡世的真正价值。
——分享另一篇:《猫鼠游戏》影评——恣意而孤独、轻狂而彷徨:一部秒杀《头号玩家》的超惊艳、超传奇犯罪电影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095a6a6972e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