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进阶营第篇1640字,共148437字
1.
童年的农村生活充满了很多乐趣:比如抓鱼、抓石子、砸沙包,还有看戏。
犹记得的那是夏天的时候,离我们北村很近的一个村叫“手巾店”,那里每年都会有七天的庙会和大戏。
每到这几天,村上所有的妇女儿童都会从鲤河蹚水过去看戏,我当然也不例外,不管父母去不去,我都会跟着这些妇女儿童,浩浩荡荡的去看热闹。
戏我是听不懂,也看不懂,到现在为止也分不清豫剧和曲剧的区别,但是我惦记的不是他们唱的内容,我惦记的是庙会里那些琳琅满目的小吃,还有戏台上那些闪呀闪、亮呀亮的头饰……
在我一个五六岁幼小孩子的心灵里面,我常常想:他们的头饰如果能给我一些,我该会是多么的幸福呀。
当然还有那些大红大绿绣花的戏服,我也很喜欢。
内行看门道,像我这种外行当然是看热闹。所以我盯着看的就是那些镶着钻的闪瞎了我的眼睛的漂亮饰物,它们像夜空的星星一样照耀了我整个童年。
2.
那时候的零食很便宜,大概都是一毛钱左右的样子,泡泡糖是五分钱,两个薄荷糖是一毛钱,一根冰棍是一毛钱。
小时候我的母亲向来对我很大方,他会给我一元钱,然后我怎么花也花不完。
看了半天戏,中午的时候再吃上几根油条或者一碗凉粉,别提有多痛快了。
或者去附近的一个亲戚家,她是我的姨姥娘,她的孩子都大了,她对我和弟弟都很热情,弟弟是我的跟屁虫,不要说看戏,我去找村上的闺蜜他都会跟着一起去。
再加上妈妈给我的任务就是每天看好弟弟,我要坚决的完成这个任务,所以直到现在我跟弟弟的感情还是很好的。
看了一天的戏也不知道累,有时候觉得不过瘾,散场了还会跟着大一点的孩子爬到戏台子上去,离那些唱戏的人们更近一点。
那些闪的发亮的头饰在我的心里面也就更近了一些,我常常盼望他们不小心丢上一两个“珠宝”在我的跟前,可是那些发饰似乎镶在了他们的假发上面,这个愿望始终也没有实现过……
3.
等到晚上七八点的时候才刹戏散场,村上的妇女们开始准备回家,我也拉着弟弟继续跟着浩浩荡荡的队伍,她们讨论着戏里面的内容。我们一帮小朋友讨论着今天的零食哪一个最好吃:油条真香,薄荷糖太凉爽了,胡辣汤很好喝,泡泡糖丢了一个……
星星和月亮一起爬上了夜幕值班,墨蓝色的天空像一副水彩画,月亮仙女很辛苦的给我们“照“着前行的路,路两旁的天地里还有一阵阵的蛙鸣和蛐蛐的叫声,还有很多“悉悉索索”形容不出来的恐怖的声音,不过幸亏人多,胆子也就肥了。
又到了小河边,这是我们村上最美丽的河流,河水不深,最深的地方约莫到膝关节的位置,我们挽起裤腿儿,拦起小裙子。
小朋友们手拉着手,我拉着弟弟的手,河里有很多光滑的石子,一不小心会让你摔一个大跟头,还会有一些小朋友不小心把一只鞋子掉进河里……
但是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比较老练,一群人说说笑笑,一百米左右的河岸不到几分钟就走到了对面。
当然,过河也有很多“平衡技巧”。不能走的太快,一定要稳,同时河里面也有很多的危险,有时候里面会有一些玻璃渣子或者比较尖锐的石头,所以你必须要穿着鞋还要把鞋带系紧。
过了河再走十几分钟就快到家了,那时候的月亮真的很大,大的比我们家的澡盆子都要大;那时候的星星也多很亮,虽然没有路灯,我们却能一眼的看清楚回家的路。
也有一些大人会拿着手电筒,但是即使没有手电筒,我相信借着月光和星光,我们闭着眼睛都能找到回家的路。
4.
如今的故乡,河流已经被开采的没有了模样,戏每年还会唱,看戏的人却越来越少,因为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只剩下一些老人和孩子。
而且现在看戏也没有以前那样子让人心驰神往了,电视上每天都可以看到各种节目,拿上手机也随时可以看到戏,这个社会越来越便捷了。
我已经很多年没有见过那些邻居,偶尔回老家也是匆匆一个照面,人与人之间越来越冷漠,有时候几年过去了,连打个招呼的机会都很少。
很多老人和我的姨姥娘已经去世多年,那些村上的妇女现在也都变成了老人,戏如人生,我们都回不去了……
大家都在急匆匆的赶路,再也回不到那个人慢、车慢、信件慢的时代了。
~~如果你觉得我写的不错,对你有所帮助,记得点赞加关注,因为更多好文还在后面,并留言留下你的足迹哈!
我是志丹,十几年资深瑜伽老师、身心疗愈私教导师、茶艺培训师。同时也是业余作家、三个孩子的妈妈、爱写诗、爱做梦的80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