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话题
1.对你成长影响最大的一件事
2.加入小灶有什么收获和心得
2.首先回答第二个问题:加入小灶目前最大的收获总是来自每天跟朗朗互动当日话题——从改变和成长的相互作用到优点与优势的转化关系,这个自称有强迫症的丫头每次推动大家深入思考、理性辨析,都对我颇有启发,甚至有醍醐灌顶的感觉。至于心得,放在了结尾彩蛋,要耐心看完哦!
可惜今天是我第二次没有参与讨论,按天数计算都缺勤一半了……没办法,我们小助理的话题总是太一针见血,疼得我不忍心开口。上次闭嘴的话题是《奇葩说》,这次把作业一起补上好了。
我看过《奇葩说》而且很喜欢,但不像猫友们各自钟情于性格鲜明的辩手,让我印象最深的节目参与者是马东。不得不爱上他那颗赤子之心,因为他可以不被背景光环蒙蔽双眼,不为现有的地位和成就沾沾自喜,永远有改变的力量和尝试的勇气,这一点我非常之敬佩,也一直希望有朝一日我能够找回自己的心。
说完了印象最深的人,多说一句让我印象最深的节目吧,是第三季第一次探讨死亡话题那一期。从马东提起话头让我们思考该如何面对生死,到最近各公众号轮流炮轰中国缺乏死亡教育,这不足一年的短短时间里,其实我们正在经历大众认知的飞跃。这个话题从来不需要一个所谓的正确答案,因为思考本身就能带给我们更多。
1.再说说第一个话题:对我成长影响最大的一件事是婚姻,走入婚姻帮我从一心努力上进的学院派成长为摊煎饼或西点烘焙都手到擒来的幸福主妇,走出婚姻则让我由天堂堕入地狱。准确地说,这三十年来,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件事是我老公抑郁症自杀。不是什么家里失去了顶梁柱的传统套路,而是三观尽毁的精神碾压。
我俩用北京话说是“发小儿”,我觉得自己是这世上最了解他的人,远胜于他父母或其他任何人。可这个结局似乎在告诉我我彻底错了!在之后的很长时间里,我没日没夜地想“我做错了什么?”、“要怎么做才可能有别的结果?”……“他当时那句话是什么意思?”、“他问我那个问题的时候,我也许不那么回答就好了”……“如果当时我没睡着,能不能多抱他几晚?”、“他答应过永远不骗我的,为什么会是这样”……
真的没有任何洒泪剧情,那几天我依旧该吃吃、该睡睡,白天条理清晰地处理后事,需要去哪儿就去,缺了什么东西就买;晚上接待从各地闻讯赶来的朋友,甚至安抚他们每一个人,尤其家里的老人。之后我该工作工作、该运动运动,甚至和老师一起开了个咖啡馆。但无论我如何努力让自己活得充实,都填不满心里被抽走的那片地方。
看起来老人们似乎没有我适应得快,所以我四处帮他们找事做,学画画、学钢琴、学英语,带他们海外旅行。一年、两年、三年,现在不用我牵头,他们也会自己跟朋友出去玩耍了。但我不知道我是不是真的治好了他们,毕竟我都没能治好自己,无论跟朋友聊天、找心理咨询师、甚至看精神科医生,都没有人能回应我的问题,我有时还是会忍不住去想。
于是我如法炮制,给自己安排课程,创造减压社交。各种热门培训和线下圈子效果差强人意之后,我盯上了网络社群,仅去年一年我就参加了某知名心灵成长社群、二三读书会、相关行动学习训练营,在分答上提问,去在行上约专家,加上各种付费订阅和日常的健身群、烘焙群、手绘群、潜水群……不一而足。结果不仅没有重燃生活的希望,还搞得我索性毒哑了自己的手机。甚至因为脑子短路逻辑缺位,一个错误决定直接把自己从正资产送至高额负债。
不排除有“厚积薄发”终于应验了的可能,但最终确实是小灶拯救了我。没有高屋建瓴地指点江山,没有玄妙无极的课程,没有打鸡血的口号,没有形式化的打卡。取而代之是以身作则的领路、细水长流的分享、点到即止的教化和毫不藏私的互动,但在这里我真的变了,终于找回脚踏实地的感觉。不多设想未来会是怎样,不纠结过去荒废了多少时光,只关注当下每日的成长。理想的生活真的好遥远,我甚至不知道它长什么样子,但是这根本不重要啊——看书不难,记录不难,自省不难,坚持下去,说不定在路上就遇到理想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