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慈禧脖子上长了个恶疮,众太医束手无策。乡村郎中禹会元捉了几条蚂蟥,塞进慈禧的衣领。慈禧惊呼:“好痒!”说着就要伸手去挠。禹会元却大叫:“别动,否则就不灵了!”
慈禧自从脖子后生了恶疮,又红又肿,胀痛得难以忍受,整日难受得吃不下,睡不着。太医院的太医们整天围着慈禧脖子上这个毒疮研制药物,但是都无济于事,时间长了还开始往外流脓血,又黑又臭。
慈禧眼看自己恶疮越来越严重,脾气是前所未有的暴躁,动不动就要砍人家的脑袋。一次,一个宫女用棉球给她擦拭脖子上的脓血时,不小心碰到了她的伤口,疼得她当即给了那宫女一记响亮的耳光,还让人拉出去乱棍打死,一时间弄得整个后宫人心惶惶。
正巧载沣府上的总管,听说了这件事,他知道载沣因为这件事,最近没少往宫里跑,恰巧他认识一位民间的名医,于是便主动告诉了载沣,希望能借此契机得到奖赏。载沣正为此事发愁,连忙起身去了宫中,把此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慈禧。
李莲英知道后觉得慈禧作为大清太后老佛像,乃是千金之体,太医们都束手无策,怎可乱用民间的人呢?可是慈禧已经难受得不得了,只要能治好自己的毒疮,管他是民医御医!所以就这么拍板决定了。
这位民间医生名叫禹会元,他是当地十里八方有名的中医,当地人都把禹会元称为神医。他经常免费为当地的贫苦老百姓看病治疗,不过他给人治病的方法很奇怪,比如同为受寒症状的人,禹会元会为一个人喝汤药,而为另一个人扎银针。
这天上午,他正在医馆给老百姓看病。忽然,几个说话尖声尖气、一身官服的男子闯进来,拉起他就要走,说是要他去接诊“大人物”。禹会元气坏了,哪有这么不懂规矩的,便说:“看病得排队,不知道吗?”
不料,几个男子更嚣张了,为首的那个不耐烦道:“你知道我家主子是谁?是当今太后!”禹会元面不改色,“呦,原来是李公公!您稍等,很快就完事了!”李莲英大怒:“误了老佛爷的病,你有几颗脑袋?”说罢,将看病的人全部轰走!
禹会元虽然生气,但是也没有办法,只好进宫医治这位老佛爷。慈禧因为要靠禹会元治病,也没有为难他。禹会元正想把脉时,慈禧使了个眼色,李莲英就在耳边悄悄对他说:“老佛爷生的是疮,看到切莫乱说!”
禹会元战战兢兢依言照办,只是,当他看清慈禧脖子后面的那个大毒疮后,还是吓了一跳。这是对口疮,顾名思义,它是长在脖子与嘴相对的位置,这种疮一旦前后相通,人就没救了。虽然凶险,但也很好治,只需将里面的淤血和烂肉清理了就可以。
但最糟糕的是,谁敢在慈禧太后的脖子上动刀?难怪医生们都避而远之,都在找他余慧远来接手。禹会元又气又苦,只好先动用扩军之策,对慈禧说道:“老佛爷的病是一种罕见病,草人需要回家去准备药材。”
慈禧问:“你是知道该怎么医治了吗?你要什么我让人准备就好,你不用出宫。”说白了慈禧就是不放心。禹会元说:“这个东西宫中没有,我必须回家去,太后请放心。”慈禧无奈只能让他回家。
禹会元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出宫后直奔田里,抓了十几条蚂蟥,抓完用袋子装着蚂蟥急急忙忙去见慈禧,还特意支开了周围的人,就连贴身总管李莲英,也退到了殿外。然后,他就叫慈禧太后趴在床上。
慈禧想看药,禹会元忙解释,“此药丑陋无比,怕惊了圣驾,您还是别看了!”慈禧不再坚持,翻身趴在床上。禹会元用竹筷,夹起一条蚂蟥,放在慈禧的疮口上,蚂蟥闻到血腥味儿,都拼命往里钻!
慈禧感到异样,忙惊呼:“好痒!”说着就要伸手去挠。禹会元赶紧阻止:“老佛爷,挠不得,一挠,这方法就不灵了。”慈禧只好忍住痒,等待用药结束。很快那条蚂蟥吸饱了血,肚子圆滚滚的。禹会元就把这条蚂蟥夹出来,又换上另一条蚂蟥。
一炷香之后,蚂蟥用完了,禹会元说明日再来,随后就走了。没几天,慈禧的病果然就好了。只是李莲英后来得知禹会元治病用的蚂蟥,便想要杀了他。慈禧倒是不介意,还要加赏禹会元。
禹会元可不敢接受,慈禧不计较他用那些恶心东西给她治病已是恩赐,他哪敢再要什么赏赐,于是,不管是钱财,还是官职,都一一拒绝。这下慈禧不高兴了,她赏的东西,哪怕是狗屎,也得跪着磕头谢恩,哪里会容人拒绝。
一气之下要杀禹会元,又怕她的病复发,没人给她治病。终于,她叹了口气,道:“你不要钱,不要官,罢了,念你治病有功,赐你块匾吧。”随后,慈禧亲手写下“御医圣手”二字,命部下制作一块鎏金大匾,赐给禹会元,顺手还赏他一套书。
如今,在禹家老宅的案头上,还摆着这部二尺多长的御书——《东医宝鉴》。清朝末年,主子昏庸,官吏贪腐,但凡有点权势的,都挤破头往兜里捞钱,神医禹会元,却几度辞官,隐世行医。
为医者,先为人!禹会元虽然没能做一个为国为民的好官,但他成为了一位深得百姓尊重的好大夫,也不枉自己寒窗苦读十余载。这就是中医的神奇之处,愿我国的中医能够永远传承下去,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