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
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
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
往燕无遗影,来雁有余声。
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
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
尘爵耻虚罍,寒华徒自荣。
敛襟独闲谣,缅焉起深情。
栖迟固多娱,淹留岂无成。
词语汇
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láo)靡(mǐ)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我闲居无事,颇喜“重九”这个节名。秋菊满园,想喝酒但没有酒可喝,独自空对着秋菊丛,因写下此诗以寄托怀抱。农历九月九日为重九;古人认为九属阳之数,故重九又称重阳。“九”和“久”谐音,有活得长久之意,所以说“爱重九之名。”醪,汁滓混合的酒,即浊酒,今称甜酒或醪糟。靡,无。靡由,即无来由,指无从饮酒。服,用,这里转为欣赏之意。九华,重九之花,即菊花。华,同“花”。
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人生短促,忧思往往很多,可人们还是盼望成为寿星。世短意常多,人生短促,忧思往往很多。斯人,指人人。乐久生,喜爱活得长久。先从“斯人乐久生”点出重九。以“世短意恒多”五字总领全篇,奠定了感情基调。
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日月依着季节来到,民间都喜欢重阳这好听的节名。依辰至,依照季节到来。辰,指日、月的衷会点。举俗爱其名,整个社会风俗都喜爱“重九”的名称。
露凄暄(xuān)风息,气澈天象明:露水出现了,暖风已经停息。空气澄澈,日月星辰分外光明。露凄,秋霜凄凉。暄风,暖风,指夏季的风。气澈,空气清澈。天象明,天空明朗。和下句绘重阳节的美景
往燕无遗影,来雁有余声:飞去的燕子已不见踪影,飞来的大雁萦绕着余音。“往燕”二句,南去的燕子已无踪影,从北方飞来的大雁鸣声不绝。
酒能祛(qū)百虑,菊解制颓(tuí)龄:只有酒能驱除种种忧虑,只有菊才懂得益寿延龄。祛,除去。制,止,约束,节制。颓龄,衰暮之年。从重九说到应景之物:酒和菊,指出他们各有妙用:解忧和延年。
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茅草屋里的清贫士,徒然看着时运的变更。蓬庐士,居住在茅草房子中的人,即贫士,作者自指。空视时运倾,指易代之事。空视,意谓白白地看着。时运,时节,这里指重九节。倾,斜,引申为转迁的意思。
尘爵耻虚罍(léi),寒华徒自荣:酒杯积灰,酒樽也感到羞耻;寒菊空自开放,也让人难以为情。尘爵耻虚罍,酒杯的生尘是空酒壶的耻辱。爵,饮酒器,指酒杯。因无酒而生灰尘,故曰“尘爵”。罍,古代器名,用以盛酒或水,这里指大酒壶。寒华,指秋菊。徒,徒然,白白地。荣,开花。然而有菊无酒,故慨叹贫穷。
后敛(liǎn)襟(jīn)独闲谣,缅(miǎn)焉起深情:整整衣襟,独自个悠然歌咏,深思遐想勾起了一片深情。敛襟,整一整衣襟,指正坐。谣,不用乐器伴奏的歌唱。这里指作诗。缅,遥远的样子,形容后面的“深情”。又从这里结出新意,把咏菊和咏自身的行藏一气蝉联而下,在愤慨自己身世之余,表现出傲然自得的心情,这就有了很深的比况意味。
栖迟固多娱,淹留岂无成:桓休憩本有很多欢乐,隐居乡里难道就无一事成!栖迟,隐居而游息的意思。栖,宿;迟,缓。淹留岂无成,反用《楚辞·九辨》“蹇淹留而无成”,意谓长期隐退,难道就一事无成!淹留,久留,指长期隐退。写自己的人生追求
意译:我闲居无事,颇喜重九这一节名。秋菊满园,想喝酒却没有酒喝,独自个空对着菊丛,因写下这首诗以寄托怀抱。
人生短促,忧思往往很多,可人们还是盼望成为寿星。日月依着季节来到,民间都喜欢重阳这好听的节名。露水出现了,暖风已经停息。空气澄澈,日月星辰分外光明。飞去的燕子已不见踪影,飞来的大雁萦绕着余音。只有酒能驱除种种忧虑,只有菊才懂得益寿延龄。茅草屋里的贫士,徒然看着时运的变更!酒杯积灰,酒罇也感到羞耻;寒菊空自开放,也让人难以为情。整整衣襟,独自个悠然歌咏,深思遐想勾起了一片深情。盘桓休憩本有很多欢乐,隐居乡里难道就一事无成?
《宋书·陶渊明传》:“(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值(王)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后归。”所记与此诗相合。王弘为江州刺史,与渊明交往甚密。本诗约作于渊明五十五岁。上年,曾征其为著作佐郎,不就。这段时间诗人生活很拮据,常至“酒米乏绝”。
这首诗便记述了重阳节这一天赏菊而无酒的心绪。
九月九日,重阳节。秋高气爽,良辰美景,好不快活!本该良朋相会,吟诗唱和,饮酒述怀,共度重阳。大自然赋予的吉时瑞日,此时菊花盛开,古人有饮菊花酒的习俗,认为可以益寿延年。陶渊明于酒有着特殊的嗜好,他在《读山海经》其五中说:“在世无所须,惟酒与长年。”然而值此重阳佳节,诗人面对满园盛开的菊花,却无酒可饮,看来已是生活桔据,酒米乏绝。
家贫无酒,空然独坐,好不孤独凄凉!
诗人毕竟是诗人,情多意满,不抒不快;面对空杯,眼瞅寒菊,苦中作乐,正襟危坐,深思遐想——最后慨叹曰:隐居游息固然多乐自欣慰,莫非久留乡里过隐居生活就一无所成了么?诗人真可谓一位古代“明星”人物:重阳佳节之际,穷困潦倒至此,独坐菊花丛中,杯空趣净无酒自饮,尚能自作多情,忘忧吟诗、自找乐趣;隐居田园,遐想联翩,仍想有所成就。这又反映了诗人有伟大的一面!他并不想白来一世,做“酒囊饭袋”之徒,也更不苟同于遁世隐匿于深山的刘遗民之流。因而诗人深为感慨,写下此诗以寄情怀。
从诗中“空视时运倾”、“淹留岂无成”等句可以看出,尽管诗人闲居,但内心并没有完全平静,他还是有所关心、有所追求的。前贤评此诗有所谓“易代”的政治寄托,未免求之过深。
诗人的安贫与高雅恰到好处。这不禁使他想到了人生的愿望,想到自己隐居生活的得失。人生总是有很多的愿望,但在短促的一生中能实现的又能有几桩?
陶渊明真爱的,其实是人生的欢乐,这欢乐对他来说并不在繁华热闹处,而在任性随意的生命体验,就是对重阳节,他所爱的又何尝只是饮菊化酒,若没有“露凄喧风息,气澈天象明。往燕无遗影,米雁有余声”的情境,没有“重九”这个名目的象征含义,只是饮酒又有何意味?一方面为自已的贫穷而惭愧,另一方面又为隐居生活保存了生命的真意而快乐,《九日闲居》所表现的,就是这样一种复杂而真实的心情。
诗人坚信隐居足以自娱,长住乡梓,守节自励,必将在人格和创作上有成!其社会实践与创作实践的丰硕成果,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诗有汉《古诗》诗风的遗绪。开首,写出了自然给人间带来的温馨,接着写了重九日的美好气候与物候。下面点出酒与菊,有菊而无酒,依然是以诗赋深情。
此诗写得恬淡闲适,自然浑朴,与《读山海经》第五首“在世无所须,惟酒与长年”的基调相同,表达了诗人旷达自适、以乐天年的逸情高志。抒情与写景相结合,情托于景,景融于情。情丰景茂,油然亮丽,白描而生花。说理、写景、抒情融为一体,体现了陶诗自然流走的特点。“世短意恒多”、“日月依辰至”吸“酒能祛百虑,菊能制颓龄”等虽叙事语,然遒劲新巧,词简意丰,同时无雕斧凿之痕,这正是陶诗的难以企及之处。
正如清温汝能所说,“于闲散无聊之况而反得此逸兴”,也如郭维森所说,“诗人的安贫与高雅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