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稳定感成为奢侈品,85后们,你要怎么办?
我生于1988年,从学校到职场,是与85-90的伙伴们相伴为伍的。假如每一代人都有机会描述自己感受的生活与环境,我会这样形容我的时代
“总被变化拽着疯跑,计划从没赶上节奏”
这话要是讲给我的父母听,大概率他们会嗤笑一声道“你们这代人算啥,看看我们熬过来的时候吧。”没错,父辈所面对的艰难,是生存的考验。不过其实每代人都自有其所属的挑战。
用一个公司的成长来形容我们与父母所面对的时代,就好理解多了。父辈们更像处于初创期,要开疆拓土,所面临的是未曾有前人经验的披荆斩棘。
而我们,则更像是为了发展而摸索,一路在成长、适应、转型、再调整的循环中不断向前,没人能定论对错,唯一的选择,是在循环往复的跌宕中前行。正因如此,我们面对最多的是变化,是不确定,而中国人骨子里很需要的那份生活和职业里的稳定感,就成为一件奢侈的事情。
有两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一是升学,记得我刚上小学时,脑子里就已经深深刻下高考是独木桥的概念,因为每次去大伯家,堂哥留给我的都是埋在书堆中瘦削的背影和低垂的头,尽管如此,他依然面对的是落榜的结果。
但到了我要高考的时候,大学扩招火热展开,各大学校开辟丰富广阔的专业选择,各类大学普遍升级,并大大扩充班容量。考上大学,已经不再是艰难的窄门。
但是,考验变成了我们找工作的时刻,当大学文凭成为人手一证的必备,就业市场就成为新的战场。那时我清楚记得,在毕业前的招生意向会上,我们就业中心的老师以恳切的语气告诉我们“先就业再择业,同学们千万不可以绑在自己的专业上困住自己,别挑剔,任何工作都能够磨砺你们!”
而那个苦读十年获得的本科文凭,在近十年间甚至不再具备敲门砖的资格,考研、考公务员逐年暴涨的人数就是最好证明。
我们依然在过独木桥,只是时间滞后了一些,而很多人在找工作时回看自己当初选择的专业,都有种一头雾水,不知为何选择的迷惑感。
第二件,是生育问题,我们属于计划生育的一代,那时候常听到亲戚朋友们的二胎,会被悄悄登记在叔婶的户口名下,黄宏的小品《超生游击队》正是取材于此。于是,我们也成为毛病多多的独生子女一代,育儿方法的讨论也由我们这一代开始成为热议话题。
可随着我们成为父母,不仅面临着2个儿女养4个老人的责任,更被鼓励生二胎甚至三胎,我身边的不少女同学说,有种恍然隔世的感觉,仿佛自己的童年记忆还没落上灰尘,就已经要学着当2个孩子的妈妈了。
这还只是外部环境的变迁,若细数个人生活,恐怕有更多的变化,比如曾经人人羡慕的铁饭碗工作已经逐渐消失,稳定职位的另一面,是要承担收入不高的代价。而自主创业的挑战者们,也在不断的沉浮中奋力挣扎,有人也因此成为市场红利中的韭菜,不得不面对一切重新开始的艰难。
这样看下来,当稳定和安全感在85后一代的生活中缺失,焦虑感自然应运而生。
可是,对我们来说,生活不仅要继续,更要越走越明亮。除了焦虑,我们还能做什么呢?我有两个不算高明,却实用简单的建议。
有信心,这是我想给予同辈伙伴们的第一条经验。面对变化,善于学习,能够快速成长的人总能尽快适应。而我们正是拥有这样能力的人。不信?从学着用BB机给老爸留言,再到手拿大哥大拨通外婆的电话。小学时的计算机课我们还在拼命记输入口令,把五笔字型熟背。到现在我们自如的使用笔记本,甚至一部手机就随时办公。很多今天看来复杂繁琐的科技,我们都一步步学过来,不仅都学会,还用得很好,这样的学习能力,还有什么是我们不能适应的吗?
在不自觉间,我们早已在时代的前进中,以强大的学习能力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想淘汰我们,可不是容易的事情。
有耐心,活到30多岁,是可以略微回头看一下的年纪。在自己的生活经验里,我发现一个很质朴的道理,就是凭着恒心,一心往前,生活的精彩似乎也没有缺席。
我出生在内蒙一个很小的镇子,人口少到全镇只有一所小学,就能满足孩子们的上学需求,我就是那种典型的小镇姑娘。可也就是一路安心读书,从国内本科到国外硕士,再到外企工作,我也走过了7国15城,并且与不同国家的人一起工作学习,看到了小镇之外无限宽广的世界。
生活有时会格外漫长,尤其在充满不确定的曲折时刻。但如果我们保有耐心,沉住气,我们似乎都能将自己的一方世界经营的扎实稳固。就业竞争很激烈,但我们也都成为从业10年以上的中坚力量,因为踏实勤勉的工作,不少人为自己和家人都挣得了房子和车子,拥有属于自己的物质堡垒,这大概就是我们认真对待时光而获得的奖励吧。
其实,生命里的不确定性才是常态,而稳定所带来的安全感,是站在更长远的人生版图才会捕捉到的轨迹。若有心梳理我们这群85后生人走到现在的路程,我想大多数人都会发现一条蜿蜒曲折的线条,而线段的走向,则往往并不如当时感受的那样低沉,反而呈现出令人欣喜的,逐渐走高的趋势。深藏在这背后的秘密,无非是普通的法则:心怀希望、秉持笃定
这个开局仍然充满变化的2022,我知道自己的生活会面对各种各样未知的惊喜,希望以此文为证,与所有内心有些惴惴不安的伙伴们共勉,一起坚定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