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接下来要讲述的是关于一粒米的故事,这粒米无比寻常,故事在现在的年轻人听来可能会有些枯燥,但是这就是真真切切曾经发生过的事情。
哥哥的女儿今年七岁了,刚上一年级,名叫诗雯,小姑娘长得白白净净、粉雕玉琢,因为是家族中最小的人,很得家人们的宠爱,基本上自打出生,从来没被说过一句重话,想要什么总是会有人帮她买到。每当她做了错事,想要对她发火的时候,她就会睁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无辜地看着你,或者是用软软糯糯的声音说一句“我错了,你不要生气了”,这时候纵然你有万般火气也烟消云散了。
我从来没有想到过我外婆会因为一粒米而苛责一个小姑娘。
寒假的时候哥哥让我给小侄女补个课,重新打一下语文基础,从而提高一下表达和写作能力,小姑娘学完之后通常会在我家吃饭。虽然是北方人,小姑娘很爱吃米饭,我妈基本每顿都会做米饭。但是因为小侄女年纪有点小,小小的手还无法握住仿佛如定海神针一般细长的筷子,小姑娘在扒拉米饭吃的时候,总是会掉出一些饭粒,一顿饭吃下去,似乎有五分之一的饭粒都掉出来了。但她仿佛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头,越是掉了米粒,越是要用筷子吃饭。外婆见到这个场景,给小姑娘来了个勺子,说:“雯雯,乖,用勺子吃,这样就不会浪费粮食了。”可是小侄女似乎有一种倔强劲儿上来了,小嘴一噘,脖子一弯,一把推开了外婆给的勺子,奶声奶气地说:“我可以用筷子了,我今年七岁了,我长大了。”全家人都被她的话逗笑了,除了外婆。外婆还是一脸严肃,她仿佛让自己的脸上努力绽开笑容,温柔地对小姑娘说:“现在的很多大人也用勺子吃饭呢。雯雯乖,用勺子吃就不会掉米粒啦,要是被其他小朋友看见你这么大了还掉饭粒,会被嘲笑的。”小姑娘仍旧不肯用勺子,继续扭着头说:“太奶奶,我就要用筷子。”外婆无可奈何地走开了,我看得出来她实际上是有点生气了,因为长时间在地里劳作而晒黄的皮肤出现了不多见的一点点潮红,随后又过来说:“那你就把掉在桌子上的米粒捡起来吃了吧。桌子很干净的,不脏的。”雯雯一脸嫌弃地说:“我才不要吃呢,不就掉几粒米吗,这有啥大不了的,我爸妈在家里都没说过我。”这一老一少仿佛把气氛推到了冰点,我准备出来打个圆场,缓和下气氛。没想到外婆放下筷子,离开了饭桌。小侄女似乎有点害怕,一脸心虚地问我:“太奶奶是不是生气了?”“没事,那你一会儿去哄哄她就好了。”不过我内心感觉外婆为了这么点小事生气是不是太小题大做了。
之后侄女去给正在客厅看电视的外婆唱了首歌,外婆严肃的脸上终于有了点笑容。小侄女对外婆说:“太奶奶,其实大米一袋子,有好多好多好多粒,浪费一点可还有好多好多,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外婆瞪着那眼皮耷拉的不能再耷拉的眼睛,挺直了佝偻的不能再佝偻的腰,对小姑娘说:“你怎么能这么说?是,现在日子好了,大家伙越来越富裕了,这一粒米两粒米不值什么钱。但是在过去,在我小时候天天都能吃米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想当初啊,不说了不说了…….”小侄女以为可以听故事,好奇地看着外婆,没想到外婆竟然不讲了,勾起了我们的好奇心却戛然而止,搞得我心像挠痒痒似得,外婆的童年是啥样的?我们极力要求外婆讲讲。
外婆的思绪仿佛飘回了从前,她说她出生在1945年,在她小时候新中国刚刚成立,那时候大约是六几年吧,农村可穷了。平常吃米饭,就是放一大锅的水,一小把米,打开盖子用大勺子舀起来,也不见得有几粒米。当时家里有七个孩子,我是老二,基本上也吃不到啥好东西,天天一家人就是吃草根树皮,刮菜带是什么你们估计都不知道,我们那时候天天吃。现在的人们吃野菜,是换换口味,是绿色生态。可是我们那个年代吃野菜吃到想吐,但是没办法还是得吃啊,要活着啊。那时候过年都不见得有一小碗米饭吃。那时候要是谁家天天吃大米饭,呵,那可了不得。我记得当时的一句俗语就是‘勒紧裤腰带,还苏联老大哥的外债。’后来到了七几年,我能够下地干活了,加了公社,你外公成了工人,一个月开几块十几块工资,日子开始好点了。但是当时还是计划经济。计划是什么,知道不,就是干什么都有票,买布买油买米都要票,家里好几个孩子都要吃饭,吃米饭也是挺难得。后来包产到户了,这才温饱不成问题了。现在的水平是越来越好了,家家户户都不用担心吃不饱饭了,但是我们也不能浪费啊。大夏天的太阳你们知道多强吗?在地里的蚊子你们知道多少吗?那我们不就得在地里插秧吗?一粒米被端上饭桌之前,你们知道这里面有多少劳动工序吗?现在日子是越过越好了,但是我们也不能浪费啊。我老了,很多可能都跟不上时代,但是不浪费这是在什么时代都适用的。人家有钱的人都知道要守财,何况咱们这些普通家庭呢!
那次外婆跟我们说的话对我有很大的触动,曾经我们以能够吃饱饭为生存目标,现在我们以活得健康为生存目标,这是国家乃至于时代所给我们的馈赠,我们不应该要随意挥霍。时代在更新,我们的意识也不能越活越回去:拥有的越多却忘了最初传下来的勤俭节约的作风。我出生在二十世纪的末尾,见证了国家从总体小康走向全面小康的过程,我作为这十几亿中的一份子真真切切地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感动和骄傲。“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本来就是根植于中华民族血脉之中传统的民族精神,有了这种精神的助力,让我们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飞跃。中国进入2020年,意味着我们朝着全面小康又迈进了一步,在此脱贫攻坚的决胜期,我们应当为取得的成绩而骄傲,但是也不要忘记我们出发的原点。我们生活在小康背景的时代之下,这是我们的幸运,我们有责任为建设全面小康乃至共同富裕贡献一份力量。
之后每次在我家吃饭的时候,小侄女都用勺吃饭。或许在她幼小的心灵中不懂得什么叫“小康”,但是外婆的话一定在她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一颗关于“粒粒皆辛苦”的种子。我为生活在小康社会而自豪,我相信她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