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对我来说,每一章都值得细读,然后提纲挈领出来,反复操练。有一些地方会发现:哦,我原来已经那样思考过了,原来这是批判性思维中的一环,更早以前我可不是这样想的,能看到自己思想进步的脉络。写到这里,只是我的一个结论,我应该举一些事例、理由,说明、论证我思想进步的脉络。这时往往要颇费 笔墨,回忆我对某个事情的看法,经历了几个阶段,现在处于什么状态。但是这只是读书笔记,并没有想要说服谁。暂且按下不表。
这本书的推荐语有奥巴马:你们需要通过理科课程的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技能,治疗癌症和艾滋病,开发新能源技术和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你们需要从文科学习中培养洞察力和批判性思维,消灭贫困、愚昧、犯罪和歧视现象。
第1章 学会提出好问题
批判性思维涵盖三个方面的内容:1.有一套相互关联、环环相扣的关键问题的意识;2.恰如其分地提出和回答关键问题的能力;3.积极主动利用关键问题的强烈愿望。
两种思维方式: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海绵式思维的优点包括:吸收的信息千头万绪,为进一步复杂的思考打下坚实的基础;思维方式被动,不需要绞尽脑汁地思考,当材料本身井井有条时,显得很有成效。缺点是:对纷至沓来的信息不知如何做出取舍,对新读到的一切深信不疑。
淘金式思维带着问题和态度读书,要做出取舍,随时准备与作者辩驳,在互动中披沙拣金。
弱势批判性思维和强势批判性思维
先有结论,再寻找各种理由支持自己的结论,可称为“弱势批判性思维”,只是在利用批判性思维捍卫自己当前的看法。“手里拿个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在这一点上,必须做自己的审查官,要竭力避免“逆向逻辑”,小心自己找的各种理由不过是“追加的马后炮”而已。
强势批判性思维要求利用关键问题一视同仁地质疑一切主张,包括我们自己的主张。先有理由,再有结论。理由是模具,结论据此得以成型和修改。
第2章 论题和结论是什么?
要成为会批判性思考的人,第一步就得培养找准论题和结论的能力。
论题是引起对话或讨论的问题抑或争议,它是后续所有讨论的驱动力。比如:音乐学习是不是有助于提高一个人的数学能力?学校到底应不应该提供性教育?
结论是作者或演说者希望你接受的信息。
作者提供了找到论题和结论的几条线索,不过对于成人来说,这是比较容易的。
第3章 理由是什么?
一个人有没有头脑,主要标志就是要看他能否提供充足的证据来支撑他的看法。所谓理由,即我们为什么要相信某个结论的解释说明或逻辑依据。理由+结论,构成论证。
小朋友每周有一节思辨阅读课,第一课是《鸭子,兔子》。你认为是兔子?理由是什么……1、2、3列出来。别的小朋友认为是鸭子,你觉得他的理由可能是什么……?
第4章 哪些词语意思不明确?
虽然找到结论和理由为你提供了基本清晰的论证结构,但还需要检查这部分的确切含义,才能公正地评价呈现在你面前的信息。
我们使用的语言极为复杂,大多数词语具有多种含义。“自由”“公平”“高收入”“幸福感”等等,这些词的具体意思模糊不清,其多重含义在判断一个论证的价值时可能会带来很大的问题。所以当讨论一个论题时,论题的界定是十分必要的。
一个词或短语越抽象,人们越有可能对其做出多重解读。这一点在向专家咨询育儿问题时需要注意,你的问题描述得越具体越好,如果你只提供一个模糊的“攻击性强”,专家可能理解的和你的不一样。因为你自己进行了抽象概括出特征的过程,与他人抽象概括过程可能不一样,可能走偏。
“对动物残忍”这个短语,喜欢看宠物秀的人给出的定义和爱养宠物的人大相径庭。
这所大学的“教育质量”并没有滑坡。“教育质量”这个短语可能存在几种定义:学生的平均成绩;学生批判性思考问题的力量;有博士学位的教授人数;考试过关的学生数量。
还要小心那些包含感情色彩的词语,它会让你的思维短路。这一点在广告中特别明显,不过大众普遍没有意识到。任何一个想利用语言来激发情感共鸣的人都会利用这些可能藏在我们心中的感情。有的机构招生,先制造焦虑,再给你一套解决方案,就是这样的。可是,人类情感动物啊,不可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