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一个让人纠结很多年的问题会在某一天的某一瞬间豁然开朗,比如“我到底要成为谁”。
从小到大,受过的教育都是“你看别人怎样怎样、别人多么多么优秀、谁谁谁像你这么大的时候都怎样怎样了、你要成为像谁谁谁那样的人……”于是,我们习惯性地活在了别人的预设里,而忘记了自己的真实存在。
记得第一次听到有人说“你不需要成为谁,你应该成为你自己”是在大学时的一次讲座上。当时如雷贯耳啊:原来这道题居然还可以这么解!可是,新的问题来了,什么叫做成为自己?如何成为自己?我本来就是自己啊……从此“我是谁”这种哲学性的问题就挥之不去了。
从2010年开始,大量阅读有关身心灵方面的书,渴望从书里找到答案。关于“我是谁”这个问题,给我启蒙的是《悉达多》。得到启蒙的滋味是很美妙的,只是到后面,书读得越多,就越想知道更多,知道得越多,怀疑也越多……于是内心的矛盾开始出现,已知的答案时而清晰,时而模糊……
再说回“我到底要成为谁”这个问题,常听身边的朋友感叹:曾经跟我一样怎样怎样的人,现在都已经怎样怎样了,而我还是老样子。这种比较几乎是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我们甚至会条件反射似的认为:你我同样是什么什么/明明我比你强,凭什么你可以这样,我一定要做得比你好。然而,一旦我们很努力了却依然赶不上别人的时候,焦虑就来了……
一边高喊着要做自己,要有个性,一边又暗戳戳地拿别人来做比较,这是教育留给我们的毒瘤。如果一个人从小到大所接受的教育都是非常健康的,那他应该会是一个内心十分洒脱的人吧……
那些事事都要跟别人做比较的人,是想要做别人吧?
其实,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命节奏,不管你变成谁,你过的都只是自己的生活,遵循自己的节奏,不乱于心,方可成为自己。
——2019.01.04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