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天感悟:我就是属于低认知的家长,嘴上承认,心里不认,孩子必须听我的。企图用各种招数控制孩子,上了28天课,才意识到自己的隐形控制造成孩子的问题,越来越大。底层认知不改变 ——尊重孩子是独立个体,学再多招数都没用。
我觉得最好用的工具——三个小确幸,特别是归因(找准靶心),这一点坚持写了28天,从开始不会写、不想写,到写成习惯,让我爱上自己。爱上自己的独特、爱上自己那颗受了伤还愿意学习、愿意敞开的心。
三个小确幸示范,找准靶心很重要:
早起娃补作业、赶车、下雨,已经不能扰乱我的情绪,有方法、有步骤从容应对。因为我爱学习,坚持练习,逐渐做到先知先觉(溯源、内调、预警)
周一是我的休息日,想干啥干啥。因为我爱学习,慢慢懂得自己的需要。
空调、防盗网反反复复六次,顺利完工,租客很配合,沟通顺利。因为我擅长处理关系,表达自己的同时关怀到对方,促成配合。
28天课的工具我经常用的,积极倾听——孩子有情绪;觉察初始情绪,提升情绪颗粒——家长有情绪
举个例子:孩子丢了几次电话手表
觉察初始情绪三步走
1、如果把当下批评、惩罚孩子的念头拿到,你能看到孩子什么?我能看到孩子很着急,很担心妈妈骂
2、如果把当下最明显、最直接的情绪拿掉,你能感受到什么情绪(自己的)?我能感受到生气、失望、难过、懊恼
3、如果真是为了孩子好,请启动同理心造句:如果我是孩子,我感到.....希望.....如果我是孩子,我感到很着急、很生自己的气、很担心 ,希望妈妈不要骂我,我以后一定注意。
这里不论是失望、难过、懊恼、生气,其背后都有着一份自己不被满足的需求。那这个需求是什么呢?提升情绪颗粒度的练习:
1、失望,有吗?为什么失望?孩子总是丟东西,讲过好多次,期待她能自我管理
2、难过,有吗?为什么难过?手表丢好几个,感觉很可惜,期待孩子珍惜财物
3、懊恼,有吗?为什么懊恼?要是早点提醒她一下,就好了
分析:这个场景中, 失望、难过、懊恼就是初始情绪——真实情绪,而生气就是工具性情绪,是希望孩子记住教训而使用的情绪工具,非真实情绪。
情绪颗粒度的训练,在帮助我们对情绪进行精准命名的时候,也就在启动我们大脑内,更为精准的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型。
失望是期待孩子自我管理的需求落空了;可以和孩子沟通,帮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难过是期待孩子爱惜之心的需求落空了;可以积极转念,孩子不是不懂爱惜,她暂时做不到正是提升管理经验的时机
懊恼是期待通过自己的提醒,可以减少财物损失的需求落空了;可以复盘,这个损失和你无关,不必自责,和孩子通过试错积累自己的经验相比,有积极的意义。
绝大多数情绪都是求而不得。对于情绪颗粒度不高的家长,优先启用情绪灭火方案6步走,或者自我对话(三句话)我可以生气、我承认生气、我接受生气。
以上练习让我们看到不同于“发火”的更为有效的达成目标的解决方式。
当自己和孩子的情绪都稳定了,启用会沟通版块的如实表达、沟通六步法练习。平时多进行同理心提升练习,1、换位孩子2、正向转念3、角色转念(边界感训练)。28天工具非常丰富,哪个好用,用哪个。关键在多练
小龄的引导自主感、关爱感,低年级的引导习惯培养、关键期,高年级的引导提升成绩、择校,高中的引导亲子关系,择友、择校以及未来的工作、婚姻........一切的一切都是家庭教育的能力——怎么说孩子才会听,这个能力需要刻意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