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目】《金字塔原理》
【课程领拆】崔莉莎
【上课时间】2018年3月29日
R-阅读
一、金字塔原理——结论先行,先总结后具体的表达顺序,会让听者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 原理:
受众的大脑只能按听到的逐字逐句理解表达者的思想。如果没有结论(主题思想)作为核心引导,受众只能按自己理解方式,进行假设、归类、组合,以便理解意思。
受众者的知识背景与理解能力千差万别,所以可能会有千差万别的解读方式。另外,先具体内容的方式,也增加了他们的理解难度。
做法:
表达时,先总结后具体,结论先行。难度:
思维是先从具体信息进行推理,再得出结论。但是我们表达时,却相反,要先结论后具体。
另外,自己可能还没有结论,所以表达前只能问自己想要表达什么结论。
- 不适用结论先行的情况:
- 结论很大可能遭到反对
- 讲故事或相声时
二、奇妙的数字“7”
人的理解能力有限、大脑短期记忆能力有限,一般无法一次容纳约7个以上的记忆项目。
大脑最容易记住的是1-3个。意味着当处理项目超过4-5个时,大脑就会对项目进行归类,通过不同的逻辑范畴来加强记忆。
启发:
- 当我们接收信息时,要启用归类法。
- 当我们表达时,3个为佳,不宜超过5个。重要的事情只能一次说1项。
三、在书面表达中的,不同层次多级内容的处理
- 使用标题,总结思想
- 同一层次的格式一致
- 适当使用数字符号和项目编号
- 段首或句首第一个词组可通过下划线强调观点
- 要点可加粗
- 层级越底的思想,离页面左端越远
I-理解
金字塔原理表达方式的出发点,是从受众的理解能力开始的。受限于背景知识、理解能力、脑科学的原因,结论先行,先总结再具体。一次要表达的项目尽量不要超过5个,1-3个为佳。对于有层级区分的内容,最好擅用标题与总结,以前序号等标识。
A-联系实际及应用&【作业】
作业1:
在你平时的说话习惯里,“结论先行”的情形多,还是“结论后行”的情形多?
列举一个结论后行的栗子。
根据今天的内容,把它修改成“结论先行”。
修改后再看看,这个场景是否适合使用“结论先行”?
想想看,为什么适合/不适合?
平时会把要说的内容,针对不同场合,进行分类。一类是为了信息传递,另一类是为了说服对方。
如果是为了信息传递,则会有结论先行的方式。如果是为了说服对方,刚以具体的论据先行。
作业2:
在明天的工作邮件或长微信联系时,实践使用拆页3的多层级标题法。
实践后,再总结下:这种方法带来哪些好处?
一般自己写邮件或长微信时,会尽量避开碎片式信息传递,习惯用序号对内容进行分项分类。
不过,针对那些有比较多细节内容需要描述的,尽量考虑用增加标题及主要内容概括,以便于读者的理解。这就是金字塔原理的一个应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