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月初制定的读书计划,利用难得的国庆长假,这《红楼梦》已经顺利粗读到了第十五回。好像熬过了有点烧脑费劲的第五回,后面的几个章回就平缓了许多,进度也加快了不少。
这几个章回里事情琐琐碎碎,人物进进出出,就是一幅幅大户人家日常生活的场景画。
但是经过作者细腻的、闲散的、好像不经意实际全都精心设计的笔触,所有零碎的家长里短,我们读起来却饶有兴致,甚至还会自发地脑补出不少同步的画面,仿佛身在其中。
我发现,因为读了后面的故事发展,再回头看前面的起因伏笔,似乎多了一份旁观者的清醒,省去了当局时的猜疑。
此外,甭管读懂多少,都要坚持自己第一遍先“裸读”,就是没有参考谁的观点理论,或者接受哪一方的学说研究,而是尽可能释放自己的第一手感悟心得,然后,再根据个人理解,去看别人的解读赏析。
因为任意一种理解都是从读者自己的认知角度去思考,这是和你阅读时的年龄、心境、人生阅历等因素息息相关的,每个人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里阅读同一本红楼,也会惊讶地发现又有不一样的理解和收获。
【红楼梦第七回 送宫花贾琏戏熙凤 宴宁府宝玉会秦钟】
第七回里,粗看一遍都是些人物对话,闲闲散散,这一处,那一处,一会儿梨花院,一会儿宁府,不同的对话方,不同的聊天内容,但是读起来一点儿也不乱,反倒跟着他们的闲谈知道了不少府里的新鲜事儿。
(一)宝钗的冷香丸
借着 周瑞家的 行动路线,宝钗亮相了,随和热情,是要人第一眼看见就会喜欢的姑娘。
二人闲聊,引出宝钗的一个奇怪病方:打娘胎带来一股热毒,虽无大碍,但是隔段时间也会发作,伴有咳嗽。普通的药方根本无效,倒是来了秃头和尚给了个仙山求得的冷香丸方子,很是灵验。只是这方里的药材实在苛求——
将四季里分时的白牡丹花、白荷花、白芙蓉花、白梅花花蕊各十二两研末,并用同年雨水节令的雨、白露节令的露、霜降节令的霜、小雪节令的雪各十二钱,再加蜂蜜、白糖等调和,制作成龙眼大丸药,放入器皿中埋于花树根下。发病时,用黄柏十二分煎汤送服一丸即可。
(二)黛玉的敏感刻薄
薛姨妈好心把皇宫里最流行最时尚的头饰花样分享给府里的小姐们,迎春和探春说谢谢,惜春开玩笑说哪天剃了头要出家去怕用不上,偏偏黛玉介意是她独享还是众人皆有份儿。
黛玉一句冷笑“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就把骨子里的敏感和清高暴露无遗。
读到这里,请原谅我是一个凡人,如果要我选朋友,应该也觉得和温暖的宝钗在一起会更舒服吧,这冰冷的黛玉,好像有刺。
(三)卿卿我我的凤姐夫妇
自打开始读红楼,我发现了一个读书的小窍门,那就是一定要好好读回目,作者主要想表达的东西其实就在这每一个章回的标题里。而且自第五回起,文末的结束语好像又多了一个对仗,似小结,也像预告。
但是奇怪这第七回,宫花是送了,怎么没见到贾琏戏熙凤呢?别是我的版本又和人家的不一样了?
再回去读一遍,也就有一处说 周瑞家的 听见凤姐屋里有笑声传出来,是贾琏的声音而已。这题目是不是有误啊?
听了旁人解读,恍然大悟。原来作者不显山不露水地,寥寥几个外人的动作描写,其实是在隐晦地表达夫妻在白日里行闺房之事,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贾琏和凤姐的夫妻感情还是很好的。
看来,没有任何成见地“裸读”重要,横向地和别人的解读学习也很重要,可以查补缺漏。
(四)两个同龄男孩的惺惺相惜
宝玉第一次见黛玉的时候,两个人都觉得诧异,怎么这么脸熟?彼此之间是上天早就注定的风流冤家,怎么会陌生呢。
可是这一次,宝玉遇到了和自己年龄相仿、长相同样俊美的秦钟,两个十三四的少年,却也有了相见恨晚的亲密无间,巴不得同吃、同住、同学,天天捆在一块儿那才好呢。
可惜,这秦钟带给宝玉的快乐很短暂,还惹了不少麻烦出来。
(五)酒后直言的焦大
焦大是宁府的一个老辈下人,年轻时候跟着贾老太爷出生入死,忠心耿耿地救过主子的命。
眼下老了不听使唤,并且满腹牢骚。因为眼看着贾家的后人淫乱奢靡,家风不正,祖辈们拼死拼活打下的江山岌岌可危,他是痛心又无能为力。
曾经见过一个评论,说红楼梦120回里,唯一一个说真话的人,就是这个出言不逊的焦大。
以上,是初读第一遍的一些重点内容。其实再细读一到二遍,同一章回里还会挖出很多细微的东西,如果错过了还真是很可惜的。
比如,薛蟠抢来的丫头,当年甄家被拐的小姐甄英莲,现在已经被改名叫了香菱,模样俊俏,和美女秦可卿有点相像。
贾家三位小姐的贴身丫鬟名字很有趣,迎春的叫司棋,探春的是待书,而惜春的唤入画,是不是还应该有个丫鬟叫什么琴啊,这样琴棋书画就全了。
再有周瑞家的姑娘嫁的男人是冷子兴,就是第二回里和贾雨村城外偶遇的那个古董经销商,难怪他对贾家上上下下了如指掌。
此外,还有平儿姑娘表现出来高超的公关决策能力,凤姐与可卿是闺蜜彼此非常贴心等等,如果再细读再发散思维,估计还能有不少好玩的发现。
而这,应该就是读红楼梦的魅力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