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华日记第287篇(2018.9.11.周二)
懂孩子,就是读懂孩子的感受
晚上是第7期有效沟通实操小组练习第二次上课时间。
特别欣赏7期的伙伴们,她们热爱学习,积极向上,信任老师,超额完成老师和她们共同约定的课后作业,让我感到特别的欣慰!
通过上一周练习“观察”,这一周我们入进“感受”层面的练习。
观察就像我们穿的外衣,我们能够用眼睛精确的直观的看到并描述出来,那么感受就是我们的身体以及身体内在的情绪和感受,它只能通过自己的身体来体验而得到。也只有通过自己的体验才能解读和懂得别人的情绪和感受。
感受是只能通过体验而获得。
如果一个人没有或者冷冻了自己的感受,那么这个人很可能看起来有些冷漠,麻木,呆板,刻板……或者变得夸夸其谈,从不在意别人的想法,自我为中心!
而我们为什么会经常忽视或者体会不到感受呢?是因为从小我们的老师和父母都在教我们“这是苹果,那是碗”等等这些名词,而很少有人教给我们“这种情绪是生气,这种是高兴,这种是焦虑”等感受性的词。因为没人教,所以也不会。
再有,如果我们从小没有被父母善待过,比如从小被寄养在别人家庭,或者从小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大,没有与亲生父母在一起;与自己的父母在一起,遭受父母非打即骂的生活,或者生活在整天吵架打架的环境里,等等这些经历太让我们痛苦了。
痛苦到最后我们都变得麻木了。麻木是把我们这种痛苦的感受封存起来,冷冻起来,以至于让自己没有感受。
但好在感受我们每人都有,只是一直没有被看见,没有被唤醒。而我们学习感受的目的,是唤醒那个真正的我,那个有感受的我,而不是光有头脑的我!
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会让对方了解自己的状态,遏制事态向坏的方面发展:
比如一学习有效沟通的学员一次忍不住吵女儿时,女儿说“妈妈你这个样子让我好害怕”时,妈妈立刻闭上了嘴巴,开始反思自己。
能够解读他人感受,让会对方感受到被深深的理解和接纳,对方会不由自主的与我们分享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
比如,曾经学习过有效沟通的妈妈分享:儿子放学回来气呼呼地说要凑某某人一顿。妈妈说,看起来你很生气!于是孩子就跟妈妈说了与同学之间发生的事情。
分享完后,妈妈再问孩子“你还决定去揍那个同学吗”?孩子说,说出来我心里好多了,我不会那么傻去揍他了,揍了他,老师和他爸爸妈妈也会找我麻烦的。
这就是解读孩子感受带来的效果!
孩子其实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难懂,难得是你是否会不会感受自己的感受,解读他的感受的能力!
沟通效果如何?可电话(微信)预约体验线下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