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易经原文·比卦五爻爻辞及象传】
[爻辞]九五:显比(1)。王用三驱,失前禽(2),邑人不诫(3),吉。
[象传]《象》曰:“显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顺,“失前禽也”。“邑人不诫”,上使中也(4)。
[注释]
(1)显比:九五居中,如道德光明悬于天上,引得众阴来和。显,光明。
(2)王用三驱,失前禽:古时天子狩猎的时候不是四面都围起来的,而是只包围三面,留出的一面让猎物有机会逃跑。这显示的是天子的仁爱宽容之心。那些留在围中没有逃跑的就被猎杀,也就是“失前禽”。
(3)邑人不诫:邑人,都城郊外村庄居住的人。诫,戒备。
[参考译文]
九五,光明之德使四方皆来归附,先王在围猎时,三面围拢,仅张开一面网,任前面的猎物逃走,属下邑人因此知先王有仁德之心而不诫惧,这当然是一件吉利的事。
《象传》说:“光明之德使四方皆来归附”所形成的吉祥,来自于九五居于《比》卦的正中之位。舍弃悖逆而接取顺从,“任前面的猎物走离”。“属下邑人因此知先王有仁德之心而不诫惧”,这是因为居于九五之位的君王使用中正之人的缘故。
[解读]
九五有阳刚中正之德,亲比天下。比如,君王狩猎用三面包围,留出一面为门,网开一面,若禽兽从门跑掉,就任其而不追。故“失前禽”。比喻贤君宽容大度,来者不拒,走者不追,不强求,一切顺其自然。“邑人不诫”因贤君亲比天下,对百姓一视同仁,邑人也就没有什么戒备恐惧之心。天子爱民,民众拥护,所以是吉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