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什么?
千百年来,没有谁能够给爱下一个特别确切的定义,让所有人都满意的定义。这就是爱的伟大和爱的神秘。
在《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里,作者给爱的定义是,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的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也就是说,爱是一种主观的意愿,它是主动的,是积极的,对自己和对他人的心智成熟有着无比强烈的渴望的。这个爱是通过自己的主观意愿,而不是被动地接受。
爱不是挂在嘴上的,并不是男人对女人说我爱你,这就是爱。并不是父母对孩子说我爱你,我爱你,这样就是爱。其实有些父母给予孩子的爱反而是负担,反而是羁绊。
如果要了解爱是什么,就要先知道爱不是什么。爱首先不是简单的人与人之间的恋爱,男女之间的恋爱刚一开始的时候,可能会把坠入情网当成是爱,但是它是爱的一种表现,而不是爱的全部。坠入情网的人往往会表达我爱你,可能当时激情满满,但是过后可能会觉得那是一种冲动,是荷尔蒙在作祟。也许当时的坠入情网会让人觉得这是一种爱,但其实上他只是一个情绪的到达,他只是人在意识和潜意识里对于性的一种冲动。而并不是爱。
坠入情网不是出于主观意愿,他是有意识的,是基于两个人的缘分和机遇,是对于被需要被呵护的机遇,遇到一个兴趣相投的人能够带来的那种解决自己孤独的一种感觉。或者说他只是一种对于爱的幻觉。
那么爱也不是依赖,有些人错把依赖当成是爱,觉得我爱你,我离不开你。书中就有这样一个例子,妻子带着孩子离开了家,然后让丈夫很痛苦,觉得我没有你不行,我生活不下去了,我都不知道我是谁了。但没多久,在认识了另一个女性之后,他很快觉得我又能有人依赖了,我又知道我是谁了。
这种就不是爱,他只是在寻求一种依赖感。只是让自己有所依赖,而不是独立的。只要依赖他就认为这是爱,但其实爱不是依赖。
还有一种人会把自我牺牲当做是爱。扮演着自带光环的角色,觉得我可以牺牲自己而成全别人。但是这个也不是爱,爱一定是要先爱自己。你只有会爱自己,才会去爱别人,而不是说一味的自我牺牲,然后扮演一个好妻子或者是好丈夫的角色。爱应该是双方的,而不是说我愿意受虐或者是我愿意扮成一个弱者,然后这就是爱。
爱永远都是在促进双方的心智成熟。他本质上是一种自我扩展,而不是纯粹的自我牺牲。
爱也不是感觉,有的时候可能人会把感觉和爱混为一谈,但其实爱是行动,是真正需要付出的。而不是说我的感觉里我渴望爱,这只是充其量是对自己需求的一种渴望,而不是渴望爱。
如果爱,就必须要付出实际的行动。需要投入和奉献,付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才能使自己和对方的心智能够成熟。
爱是行动,不是空想出来的感觉。那爱不是初识的坠入情网,不是依赖,不是感觉。那么爱究竟是什么爱?
它是自我界限的拓展和实现自我完善为目的的。爱是需要不断去努力的,爱是需要我们真实面对自己和自己要爱的人的。
爱最重要体现的形式就是关注。你想爱谁,你就去关注谁。你爱什么就关注什么。爱一定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行为。
书里讲到了体现关注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努力倾听。有的时候人在和别人说话,可不懂得如何去倾听。比如书里提到了对于一个六岁的孩子,父母可能会有几种的倾听方式,六岁的小孩儿说句话来没完没了的那父母可能第一种父母会让孩子直接闭嘴,让孩子不要再说话了。第二种方式可能不管孩子说什么,自己都不予理睬,第三种方式就是假装倾听,实际上还是在忙自己的工作,偶尔的会应付孩子一下。第四种方式是选择性的倾听,也就是说,当孩子说到某些重要的事情时,家长才会集中一下精力,以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多的信息。最后一种方式就是认真的全情的倾听孩子的每一句话,尽量去理解他们每一句话的含义。
在我之前所看的《倾听》这本书里也提到过几种倾听的方式,和这本书的这一部分非常契合。
那么对于六岁孩子来说,这里就需要父母去平衡自己,平衡自己的时间,平衡孩子说的话。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让孩子直接闭嘴?什么情况下需要选择轻轻的倾听,什么情况下需要我们全情关注的去倾听孩子的每一句话。父母总说对孩子有爱。其实,如果是你假装在倾听,或者是根本不予理睬,这会让孩子感受不到爱。找到一个平衡点,能够倾听孩子讲话。这才是出于一种对孩子的尊重,也是关注的最佳体现。
让孩子能够感受到我关注你,我尊重你,我愿意倾听你,孩子在这种倾听的过程中才可以感受到爱,感受到自我价值。
真正的倾听意味着要把注意力放在他人身上,这是爱的具体表现形式。
书中还说,所有的爱都离不开自律,真正懂得爱的人,必须懂得自我约束。并会以此促进双方心智的成熟。